“甲亢哥”中国行:一堂鲜活的认知重构课 | 新浪蜂鸟

蜂鸟
3月24日,拥有3700万粉丝的美国网红IShowSpeed(以下简称“Speed”)来到中国,在上海、北京、登封、成都、重庆等地开启直播。
夸张的表情和动作,加上幽默的“整活”,让他的中国行在外网引发热烈讨论。
透过未经剪辑和滤镜的视频,许多人第一次看到了真实的中国。
“我讨厌新闻总是说中国的坏话,其实中国是个很棒的地方。”一位外国网友这样说道。
作者:周悦
编辑:带枪的猫头鹰
“爱上中国游仅需七天真实体验”
4月2日下午,Speed的足迹出现在了山城重庆。
直播中,他正在品尝重庆小吃,只吃了两三口,就匆匆赶往下一个行程“观音桥”,旁边桌上还摆着九宫格火锅,他并没来得及品尝。
除了个人账号,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旗下账号“重庆广电第1眼”全程跟随直播,记者不断提醒:“现场人非常多”,直播设备经常被挤得晃动,保安一直让人群后退。

“甲亢哥”重庆行直播画面
或许连Speed也没想到,自己的首次中国行会引发如此大的连锁反应。尽管在YouTube上坐拥3700万订阅者,但此次之前,中国民众了解的,除了那些抽象、有趣的表情包和视频,就是和大张伟的歌曲《阳光彩虹小白马》的互动。
画面里,他刚跟着MV前奏点头摇摆,下一秒,就听到大张伟不断重复“内内个内内”(发音酷似英语中对黑人的侮辱性称呼),笑容瞬间凝固,然后开始愤怒大叫。

Speed听《阳光彩虹小白马》当场情绪失控
因为丰富的表情和激昂的情绪,中国网友开始称他为“甲亢哥”。
这成为“玩梗”的重要一环。落地上海当天,Speed就开启了6小时的连续直播,有粉丝戴着大张伟的头套对他唱:“你是内个内个……”他并未生气,反而和中国粉丝一起去公园里演唱了萨克斯版《阳光彩虹小白马》。
据媒体报道,这场直播吸引了560万人观看,收获了上万条留言。之后,他接连走过上海、北京、登封、成都、重庆等地,全程“一镜到底”的直播方式。

在上海,他走访相亲角、打乒乓球、吃海底捞、看川剧变脸,在新能源汽车上惊叹“便宜这么多,比兰博基尼还快”,与歌手王嘉尔打乒乓球、跳传统舞狮;
在北京,他穿着东北大花袄爬长城、在故宫翻跟头、吃爆肚、铁板鱿鱼和糖葫芦;
在少林寺,他拜师学武,体验双截棍、铁布衫、绳鞭等,被少林棍打出“痛苦面具”,体会功夫的禅意;
在成都,他画熊猫妆、体验采耳、看茶艺、川剧变脸,体验“老成都”的茶馆生活;
在重庆,他品尝火锅、观8D魔幻山城、看轨道穿楼……
每一个“瞳孔地震”的瞬间都成为了外网热门片段,评论区随处可见“amazing”。

有报道称,Speed中国行的相关视频累计播放量达数千万,热度甚至超过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就职典礼。
有评论提到,在“甲亢哥”去过的所有国家中,不仅中国人是最友善热情的,中国的市容市貌以及网速也都是最好的。据央视新闻消息,Speed从2022年开始全世界旅拍,两年半直播了约25个国家。实时镜头下,Speed曾被袭击、被诈骗、被强行叫停、被抢......
“爱上中国游仅需七天真实体验。”一位国外网友这样说。“他用6个小时的直播,彻底粉碎了西方持续几十年的反华宣传谎言。”
中国方面,Speed同样火热。截至目前,他已开通抖音及微博账号,仅一周就收获300万粉丝。3月27日,中国驻美大使馆发文称赞“甲亢哥”的中国行,称这位20岁的美国人气网红,正在用数字的方式弥合文化鸿沟,并为外国观众创造了解中国的新渠道。
某种程度上,“甲亢哥”已经成为中美沟通的新桥梁,影响力一度超越去年流行的“China Travel”。
大洋此岸和彼岸的人们,以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再次连接在一起。
不再“甲亢”的瞬间
现在,Speed来到中国已经将近10天,热度不降反升。而且,随着旅程的深入,越来越多粉丝发现,“甲亢哥”似乎不再那么“甲亢”了。
第一站上海,Speed本来还保持着一贯的风格,异常亢奋和激动。他穿着印有“Speed”字样的中国7号球衣,在街头狂奔,穿梭在人群中,毫不吝啬地展现自己的魔性笑声。
但途中,他遇到了热情的广场舞阿姨,没有表演标志性的后空翻,而是被阿姨拉着一起跳了秧歌舞。
面对黄浦江对岸的陆家嘴天际线,Speed瞪大了双眼,罕见地没有咆哮,轻声说:“这才是中国真正的样子!”
公交车上,Speed趴着看向窗外,说:“中国的夜景太美了,中国夜景确实比黑灯瞎火强。”直播镜头跟随他的视线转向外滩,那几秒,Speed没有说话。
“一瞬间,仿佛甲亢都被治好了。”网友说。
第二站北京,游览长城的过程中,他意外遇到一位中国阿姨。
阿姨并不认识“甲亢哥”,误以为遇到了名人,便主动邀请他合拍视频。拍摄时,她将美颜功能开到了最大,让Speed的脸瞬间变瘦、肤色白嫩。就连一旁身材壮实的黑人保镖,脸色也在美颜效果下变得柔和了许多,变成奶油肌少年。

“简直是世界级抗抑郁视频,甲亢哥中国行最搞笑的一集!”“大妈的美颜,简直是世界和平的桥梁!”“Speed终于知道什么叫作‘中国式合影’了!”
中美双方关于美与真实的文化差异,就消解在了相视一笑中。
此次中国行前,Speed在美国唐人街专门拍摄了一支预告片,红色灯笼、模糊的宫殿场景、金色的龙,没有抹黑,但能看出来,他对中国知之甚少。
而当真正的长城出现在他的面前,Speed被震撼到失语。长城行的末尾,拍摄“请求点赞和订阅”的视频时,Speed的语调从高到低、语气越来越慢:“我们成功来到了中国长城,也成功来到了北京,这太美了,长城真的很美,点赞+关注,和......”
他没有说下去,镜头慢慢推进,框住了微笑的Speed和长城。
“感觉他下播后是很安静的人,拥有很强的共情能力,这会让他很累,那句没说出的话,他只想安静享受此刻的震撼。”一位中国网友评论道。
河南站,则是Speed中国行到目前为止的“高光时刻”。在少林寺,Speed想学功夫,见到师父的瞬间就跪下拜师,梁师父连忙半跪着扶起他。
练习硬气功时,Speed被木棍打得倒地、痛得忍不住流出了眼泪。梁师父安慰道:“这很痛苦,但这是生活;这很痛苦,但这是少林;这很痛苦,但这是功夫;这很痛苦,但这是你自己。”

这段充斥着功夫禅意的视频在外网流传甚广,有网友形容,梁师傅就像《功夫熊猫》里的乌龟大师。电影里,他是功夫始祖,有无穷的力量与智慧。
告别时,Speed对着镜头连续几次说想要感谢梁师父,并找随行人员借钱,梁师父婉言谢绝并称:“朋友非财,而是你的国家,我的国家,整个世界,我们是朋友,结缘于功夫。”
离开时,弹幕有人问Speed是否还会回来中国,他没有犹豫,直接说自己会。“如果我回来,可以去每个城市,可以回来见我的师父,回来见见我的梁师父,我必须回来,”他又一次沉默地看向了窗外。
到达成都和重庆时,Speed在中国的人气已经积攒起来,走到哪里都有粉丝“投喂”,一路被喂过卤鹅、烤乳猪、折耳根、奶茶、饮料等。“重庆美食带向全世界!”一位粉丝在人群中大喊。
与民众的即时互动在直播中比比皆是,不只有温暖的帮忙和赠予,也有善意的提醒。“感觉甲亢哥来中国后都平静了不少,”网友说。
甚至Speed身旁的两个黑人保镖,也从一开始的警惕,变成了“公费旅游”。他们会走在Speed前面拍游客照,在Speed被火锅辣到时悠闲吃饭,Speed针灸疼得吐舌头时喝玫瑰奶茶,感慨奶茶对皮肤好,一路上也会和粉丝互动,允许对方摸自己的肌肉。
不再只有亢奋和猎奇的旅途,成为了中国文化博大、包容、和谐、乐观的最好注脚,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也喜欢上了这个友好、率真、高情商的美国小伙。
“我爱中国,我太喜欢了。”4月2日,面对重庆的夜景,Speed这样说。
真实的东方
一个手持摄像机,一个无人机,Speed的镜头正在改写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传播形象。
对大多数外国人而言,中国常常被简化为零散的几个符号:功夫、熊猫、成龙……而这些符号也始终围绕几个字——神秘的东方文明。可这个国家人民实际的生活状况,世界并没有多少认知。
当Speed带着镜头踏上这片土地,一场打破刻板印象的奇妙旅程悄然展开——他镜头下的中国,既非符号化的“东方传说”,也非西方叙事中扁平化的“对手”,而是一个科技与人文交织、传统与现代共舞的鲜活国度。
“Hello~哈喽单车~”比如在上海站,刚下车,Speed就被旁边路人扫码弹出的共享单车声音所吸引。松弛扫码的中国小哥、5秒就可开锁的移动网络,以及随处可见的China bike sharing均让这位外国网红感到惊奇。
“印尼共享单车需到固定站点归还,押金高达300万印尼盾(约合人民币1400元)。”一位来自雅加达的网友留言。

这似乎是镜头外数千万外国网友第一次意识到,中国城市的毛细血管里流淌的不仅是人潮,更是物联网编织的智慧网络。
后续,这场关于“移动自由”的认知颠覆还在持续升级。在小吃店,当店员笑着说扫码点赞时,Speed手忙脚乱的样子被一位中国网友拍成短视频,配文“我们习以为常的便利,竟是别人的高科技”。

在北京高铁上,当时速350公里的列车穿越隧道,Speed盯着运行稳定、直播流畅的画面目瞪口呆:“中国太疯狂了,地下居然有信号?”这段视频被剪辑成15秒短视频在TikTok流传,获得5千多外国网友点赞。
一方面是飞速发展的现代科技不断打破中国来自西方的“落后”标签,另一方面,镜头不断捕捉到的“中国温度”也在持续击穿文化壁垒。
在北京长城的某一段路程,走累了的Speed坐到一位老人身边,说着“we are brother”,尽管听不懂外国友人在说什么,老人还是笑着和Speed握了握手,并且学着说“we are brother”。

成都人民公园的露天茶馆里,当Speed试图用翻译软件与茶客交流时,七十岁的李大爷直接在他手心画起路线图。这条没有配乐的视频下,一位外国网友留言:“我祖父也是这样,总认为肢体语言比手机可靠”。
Speed的镜头还记录下这样的画面:在夜晚的重庆,Speed偶遇广场舞大妈,被邀请下车共舞。两个来自不同国度、不同年龄、不同肤色的人,在同一片星空下共享一支舞。

在河南嵩山少林寺,Speed笨拙地挥舞少林棍时,老师父眼中没有嘲笑,只有鼓励地颔首。后来当Speed提出要给学费,这位师父用不那么流利的英语说出:“Friend no money, your country, my country, we are friend, because Kung fu.”许多外国网友直接在直播间被折服。



于是乎,一场对于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大型认知革命在评论区上演。


1958年,人类学家奥博格提出“文化休克”理论:当预设的文化想象遭遇真实冲击,认知重构便不可避免。Speed的镜头成为这场重构的催化剂——西方观众发现,中国超市的货架与巴黎一样琳琅满目,街角的肯德基飘着熟悉的炸鸡香,而川剧变脸的魔幻与现实交融,又提醒着这片土地的独特基因。
更颠覆性的冲击来自那些“非典型中国叙事”:陌生人的微笑、保安大叔的靠谱、广场舞大妈的热情友善……这些日常细节构成的“信任磁场”,悄然瓦解着某些外媒渲染的“封闭社会”想象。
成功的连接
Speed的中国行,本质上是一场“认知平权运动”。他用一部手机和未经修饰的真实,证明了在算法时代,生活化叙事对意识形态铁幕的穿透力远超政治演说。
当西方媒体仍在用“专制VS自由”的二元框架解读中国时,成都街头拉着甲亢哥合唱的路人、海底捞甩面的服务员、长城上热情友好的阿姨,都在用鲜活的个体瓦解群体符号。
目前,Speed中国行的5个视频底下不断有来过中国的外国网友讲述着自己的真实故事。


也有来自不同国家的网友展示着自己对于中国最



还有外国网友表示迫不及待要来中国旅游。

面对这些变化,许多热心的中国网友开始夹道欢迎。

有外国网友甚至写下:“中美关系的未来在于人民,而不在于川普”。

对Speed而言,中国之旅让他突破“C罗狂热粉”的单一标签,蜕变为文化桥梁的搭建者;对中国而言,一个真实立体的现代文明图景,正通过最朴素的个体视角走向世界。
这场传播实验的终点,或许正是新一轮文化对话的起点。
正如网友发起的“教甲亢哥一句方言”挑战所预示的:当全球Z世代通过直播重新校准对华认知时,中国形象的塑造权,正从传统媒体转移到每一个普通人的指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