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拼命三娘”,强军征途绽芳华

新浪军事
“学习雷锋精神,我感受比较深的是螺丝钉精神,就是立足本职岗位,努力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在平凡工作中创造出不平凡业绩。”近日,第九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陆军特种作战学院副教授祝林芳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回望成长历程,不管是当运动员、裁判员还是任特战教员,祝林芳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她始终以热血青春坚守理想信念,用荣誉担当践行使命责任。
守定初心,许党报国志不移
“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出生于军人家庭的祝林芳,骨子里流淌的是军人血脉。从特招入伍那天起,面对高强度训练、高压式管理,她毫不退缩,主动加量加压、苦练巧练,默默践行着“坚定报国志,青山不相移”的誓言。

1999年5月,祝林芳首次代表军队参加全国跆拳道锦标赛,赛前却遭遇右膝关节损伤、左脚骨折和面部颈部被隐翅虫咬伤引发皮肤溃烂的多重影响。
面对机遇与挑战,祝林芳横下一条心:“狭路相逢勇者胜,荣誉属于胜利者!”信仰一旦植根心底,便会迸发出无穷力量。她颈部缠裹着纱布,左脚嵌入钢板,毅然决然奔赴赛场。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凭着顽强毅力和精湛技艺,夺得女子51公斤级冠军和最佳技术奖。
从特招入伍到首战全国赛场,祝林芳用不到4个月时间创造了一鸣惊人的好成绩。此后5年,她先后获得5次世界冠军、5次全国冠军,成为赛场名副其实的“金牌收割机”。
2004年,第16届世界军人跆拳道锦标赛,半退役状态的祝林芳没有丝毫犹豫,顶着严重腰伤和膝盖伤的折磨,毅然挑起为国出征的重担。靠着玻璃酸钠、针灸、止疼片维持,她过关斩将战胜世界各国强手,夺得女子跆拳道项目55公斤级冠军,为个人更为军队创造了新的荣誉。
在斩获一个又一个冠军头衔后,各种诱惑随之而来。在抉择面前,她始终把军队所需置于心中最高位置。
2008年,祝林芳研究生毕业时,多家知名高校向她伸出“橄榄枝”,均许以高薪劝其转业。但她不改初心、不为所动,毅然选择留校任教。

2017年,军队院校体制编制调整改革,学院主体由国际化大都市搬迁至偏居一隅的城市。祝林芳面临异地教学的很多难题,常常是周一至周五在广州授课、周末在桂林负责学院跆拳道俱乐部的训练,两地来回奔波,没有休整的时间。对此,祝林芳始终微笑面对,从不说苦累。
当朋友得知祝林芳的经历,问她“后不后悔”时,她朴实的话语让人动容:“是部队培养了我,我要为强国强军事业奋斗到底!”
敢打善战,国际赛场扬国威
“国家需要我干什么,我就去干什么!”无论是当运动员还是当裁判员,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困难、面对什么样的伤痛,祝林芳始终视国家、军队的荣誉为生命。
祝林芳总共夺得5次世界冠军,让她记忆最深刻的是2000年10月在第12届世界军人跆拳道锦标赛上的那块金牌。
谈起当年那场比赛,祝林芳历历在目。这是她在国际赛场上的首秀,第一场就遭遇格外强大的对手:曾获世锦赛冠军的俄罗斯名将诺斯科娃。
一个是初出茅庐的新人,一个是实力雄厚的老将。所有人都不看好祝林芳,就连比赛现场震天的加油声喊的都是对手名字。
赛场如战场。越是这样,越能激发祝林芳体内军人特有的血性胆气:强手面前显身手,危难关头勇冲锋。
比赛一开始,诺斯科娃攻势凌厉连连得分,但祝林芳始终抱定必胜信念,奋力拼搏、寻找战机。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祝林芳急速搜索对手的每一丝破绽。几乎是瞬息之间,趁对手一个退却失误,她飞身一记旋转踢,直击对方要害,对手始料不及、仓促应对。她越战越勇,成功逆袭,以6∶5 胜出,还获评本次比赛“最佳女运动员”。
然而,当现场为这匹“黑马”欢呼雀跃时,祝林芳脸上的神经剧烈地抽搐,腿伤钻心的痛阵阵袭来,膝关节早已肿得像馒头。此次赛事4场比赛,她打了5 次封闭针。
长期超负荷训练,导致祝林芳伤病频发,但她始终以一名战士的姿态冲锋在自己的战场上。她说:“祖国荣誉高于一切,八一军旗重于生命。不管遭遇多大困难,承受怎样伤病,都不能畏惧退缩。除了胜利一无所求,为了胜利一无所惜!”

2001年,在荷兰举办的第13届世界军人跆拳道锦标赛女子51公斤级比赛即将开战。
此时,祝林芳由于赛前左踝关节韧带断裂、腰肌劳损缠身,加上赛前的紧张状态,开始出现暴饮暴食、厌训等行为,经常独自躲在被窝里哭泣。
祝林芳的母亲知道后心疼哭了,要把她接回家。身为军人的父亲则鼓励她继续战斗:“芳芳,你不仅是一名运动员,更是一名军人,代表的是人民解放军,关键时刻必须往前冲,不能往后退!”在父母和全队帮助下,祝林芳逐渐恢复状态、重燃斗志。
为把体重减下来,赛前的一个晚上,她在充满蒸汽的浴室跳绳至半夜。赛时称体重,正好通过。比赛中,祝林芳用尽全力,不但蝉联51公斤级冠军,还蝉联“女子最佳运动员”奖。这也是中国运动员首次蝉联该奖项。

走上领奖台,当雄壮的国歌声响起,祝林芳仰望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昔日的伤痛苦累一幕幕涌上心头,泪水夺眶而出:能为国争光,所有苦累都值了!
2021年夏,东京奥运会跆拳道女子67公斤级决赛第三节最后14秒,红方选手违规拉拽,身为场上裁判的祝林芳一个箭步上前,果断叫停,迅速作出判罚,红方申请录像审议。经现场录像回放,红方确实存在违规行为。央视解说员点评道:“祝林芳判罚正确!”

祝林芳执裁的专业性无需质疑。从运动员退役后,她自学英语、韩语,先后于2006年、2009年考取国家级和国际级裁判员资格。在2019年5月曼彻斯特世界跆拳道锦标赛中,她以上场率最高、执裁最精准的优异表现,获得比赛唯一的“最佳女裁判奖”,也是中国国际裁判员自1995年参加世界跆拳道锦标赛以来首次获此殊荣,取得历史性突破。
为能够执裁东京奥运会,向全世界展现国威军威,祝林芳拼了。从2019年1月到东京奥运会开赛前夕,东京奥组委历时两年半组织裁判员选拔,历经3轮淘汰选拔和多次理论规则、得分判断等7项综合执裁能力素质考核。
2020年以来,在世界各地疫情大暴发背景下,祝林芳始终不惧个人安危,逆行出征美洲、欧洲各项赛事,在跆拳道世锦赛、世界杯、世界大奖赛等重大赛事中担任主裁判,还参加国际奥运赛事积分赛和国际裁判培训,以高超的执裁水准“惊艳了世界”。
几年来,祝林芳拿出运动员时期的拼劲,自聘外教辅导,利用点滴时间强化学习。每晚回到家,不论多晚都要练习半小时裁判手势再入睡。
最终,祝林芳从201个国家和地区入围的3600名优秀跆拳道国际裁判中脱颖而出,成为东京奥运会跆拳道30名裁判之一,也是唯一的中国籍裁判。奥运会赛场,她39场执裁零失误,获得奥组委和各国参赛队一致好评,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风采。
矢志特战,笃行不怠育英才
“军队院校因打仗而生、为打仗而建,必须牢固立起备战打仗的指挥棒和为战育人的风向标,在教战研战上砥砺前行。”祝林芳是出了名的“拼命三娘”,她的拼命不仅在赛场,更在三尺讲台上。
为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和理论素养,向部队输送更多优质特战人才,祝林芳先后研读数百部专业书籍,业余时间泡在图书馆搜集阅读学科前沿知识,钻研教学理论和训练方法常加班到深夜,甚至通宵达旦。
之所以如此忘我,是因为祝林芳始终把为战育人作为最高使命责任、崇高事业追求,在矢志强军梦想、建功特战事业道路上奋力前行。

为把每堂课都打造成精品课,祝林芳经常向作战部队官兵学习实训诀窍,向院校专家教授请教经验方法,探索开展“互动式”教学,实践运用“探究式-小班化”教学法,学员独立思考和指挥能力进步很快。
实践的成功来源于扎实的理论功底。为提高科研对教学的贡献率,祝林芳主编和参编《军事体育教学法》、《整体健康与体能》、《跆拳道竞赛规则及解释》等20余部教材和译著,主持和参与《军事体育“四会”教学能力的培养机制研究》等哲学社科基金和省部级以上课题19项,公开发表《新规则对世界跆拳道技术的影响研究》等30余篇论文,有力助推军队体能训练效益。

祝林芳始终认为,身为军人就要一门心思谋打仗,矢志一生为胜战;身为军校教员,就应教战为战。知识和经验的叠加,让她产生了大胆想法:把跆拳道的体能训练方法和打击技巧,融入军事体能和特种格斗课目训练,创造“沉浸式强化、情景式模拟、实战化对抗”等多个实战训练理念和方法,特种格斗课目的实战效能明显提升。

紧贴实战创新,瞄准实战育人。生活中,学员亲切地称祝林芳“好大姐”“兵妈妈”,训练场上却叫她“催命”教员:学员动作不规范必须重来、反复练习,直到真正掌握,逼着学员突破自己。从教16年来,祝林芳带出一大批特战英才充实到基层部队一线。第79集团军某特战旅新任小队长邵玉琦,刚分到连队一年多就崭露头角,并获评战区“优秀一线带兵人”。她感激地说:“感谢大姐姐的倾囊相授,教会我一身本领,让我一展身手。您是我拼搏的动力和学习的榜样!”

激情搏击,无怨无悔。有人问祝林芳为何不知疲倦?她豪情满怀地回答:“作为军校教员,就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在强军征途上绽放芳华!”
来源:特战学院 雷锋杂志强军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