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峰过境、超警戒水位……它们在防汛中意味着什么?

手机上的新浪
来源:央视新闻、中国气象数据(综合)
连日来,强降雨持续不断,桂林、梅州等多地遭遇暴雨出现洪水。
据央视新闻,6月16日8时至17日7时,受降雨云团影响,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出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全县平均雨量188.4毫米,最大雨量出现在广福镇为341.4毫米,石窟河、松源河发生有实测资料以来的最大洪水,造成蕉城、新铺、长潭、三圳、文福、广福、南磜等7个乡镇严重受灾。截至20日16时,蕉岭县受灾人员64947人,因灾造成5人死亡、2人失联,预计直接经济损失约36.5亿元。

01洪峰如何定义?
通常发生洪水时才会出现洪峰。
洪峰按照洪水次数划分,指每次洪水水位或流量过程中的最高点。处于洪峰时,洪水的流量最大。
如果单位面积的降雨量大于水流量,雨水就会一点一点地积累,一旦流域广、路程长,就会形成洪峰。

洪峰就像一道大波浪的最高点。洪峰出现时,河流侧向压力增大,会对河堤造成一定影响。洪峰水位越高,大坝压力越大。
洪峰相应的水位,称为洪峰水位,可以通过水文模型模拟水位线来确定,也可以由水文站直接测定。
02洪水的强度如何确定?
根据从2009年起开始实施的国家标准《水文情报预报规范》,按洪水要素重现期小于5年、5-20年、20-50年、大于50年,将洪水分为小洪水、中洪水、大洪水、特大洪水4个等级。
估计重现期的洪水要素项目包括洪峰水位(流量)或时段最大洪水量等,可根据河流(河段)的水文特性来选择。
需要解释的是,洪水强度是一个频率,并不是50年一遇的洪水在50年内只会出现一次。比如,洪水发生频率0.05对应的是20年一遇的洪水,频率0.1对应的是10年一遇的洪水。
03设防水位、警戒水位和保证水位
设防水位是指汛期河道堤防已经开始进入防汛阶段的水位,即江河洪水漫滩以后,堤防开始临水,需要防汛人员巡查防守。
此时,堤防管理单位由日常的管理工作进入防汛阶段,开始组织人员进行巡堤查险,并对汛前准备工作进行检查落实。
设防水位是由防汛部门根据历史资料和堤防的实际情况确定的。
警戒水位是堤防临水到一定深度,有可能出现险情、要加以警惕戒备的水位,是根据堤防质量、保护重点以及历年险情分析制定的。
到达该水位时,防汛工作进入重要时期,防汛部门要加强戒备,密切注意水情、工情、险情的发展变化,在各自防守堤段或区域内增加巡堤查险次数,开始日夜巡查,并组织防汛队伍上堤防汛,做好防洪抢险人力、物力的准备。
保证水位是根据防洪标准设计的堤防设计洪水位,或历史上防御过的最高洪水位。
当水位达到或接近保证水位时,防汛进入全面紧急状态,堤防临水时间已长,堤身土体可能达饱和状态,随时都有出险的可能。
这时,防汛部门要密切巡查,全力以赴,采取各种必要措施,保护堤防安全,并对于可能超过保证水位的抢护工作也要做好积极准备。
保证水位的拟定是以堤防规划设计和河流曾经出现的最高水位为依据,考虑上下游关系、干支流关系以及保护区的重要性制定的,并经上级主管机关批准。
降雨仍在持续,水位居高不下,防汛不可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