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昨夜今晨要闻回顾

头条新闻
速览导航>>
(一)
阿根廷选出了一位手持电锯的总统
米莱在竞选中对阿根廷的经济困境提出了颠覆性的建议。
“阿根廷的重建从今天开始,阿根廷的颓势从今天终结”,被称为“阿根廷特朗普”的总统候选人米莱在胜选演讲中高呼。
根据阿根廷国家选举委员会19日晚公布的数据,极右翼选举联盟“自由前进党”候选人哈维尔·米莱在当天举行的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中胜出,当选阿根廷下届总统。
当前阿根廷正处于几十年来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中,全国五分之二的民众生活在贫困之中。根据11月13日公布的数据,年化通胀率已高攀至142.7%,不仅在拉美国家中最高,也打破了自身32年来的纪录。
现年53岁的米莱,在两年前还是位喜欢在电视上发表“怪论”、没有从政经验的经济学家。在投入选举活动后,他对阿根廷的经济困境提出了颠覆性的建议,激进的风格颇为“抓眼球”,更吸引了一部分选民的支持。在这种背景下,阿根廷民众放手一搏,选择了一位不走寻常路的政治家来领导他们的国家。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拉美所副所长孙岩峰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此轮投票中,米莱获得了来自阿根廷中右翼政治势力的支持,使得米莱的胜出虽有意外之处,但仍在情理之中。
他进一步分析道,这显示出阿根廷民意出现了巨大的转变,对于现状强烈的不满、失望甚至是绝望,从而希望米莱能够推倒重来。
手持电锯的经济学家
米莱出生于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在家庭中,他自言与父母关系不佳;在学校里,由于脾气暴躁和咄咄逼人的言辞,他被同学称为“疯子”(El Loco)。本来热衷于足球的他,在经历了1989年阿根廷通胀危机后,决心投入经济学的研究。
1989年,阿根廷国内正经历着严重的通货膨胀危机,这让19岁的米莱对经济学产生了兴趣。在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后,米莱开始在大学任教,并在多个企业和公共机构从事经济咨询和分析工作。
渐渐地,米莱成为了知名的经济学者,同时他频繁出现在各类电视节目中。在2018年,米莱总计接受了235次采访,成为当年接受电视采访次数最多的阿根廷经济学家,这进一步提升了他的知名度,为日后从政打下了基础。
米莱在2020年开始接触政治,次年米莱竞选阿根廷众议院议员成功,正式开启了他的政治生涯。他当时的竞选方式非常“省钱”也特立独行,他利用自己的知名度,在首都的社区散步并随机与民众交谈,以此拉拢选民。
在今年投入总统选举后,在竞选活动中他常常高高地举起电锯,象征他将大刀阔斧地削减财政开支。他还提议用美元取代陷入困境的比索,让阿根廷经济彻底美元化,并表示他会把管理经济不善的央行“烧毁”。
不过,他提议的阿根廷“美元化”其实在经济上并不可行。
“美元化”首先需要筹集到足够多的美元,来对本币资产进行替代,而阿根廷当前面临的第一大难题,就是政府部门的外汇储备不足。
米莱“美元化”的主张也让世界各地的经济学家坐不住了,11月8日,全球110名经济学家联合签署公开信,警告如米莱当选总统,或将为阿根廷带来经济和社会的双重破坏。这封信由法国著名经济学家皮凯蒂(Thomas Pikett)和印度经济学家戈什(Jayati Ghosh)等人执笔。
公开信承认米莱的经济学建议对目前的阿根廷民众具有吸引力。不过他们更直言道,这些简单粗暴的方案,在短期内将对现实世界造成更多破坏,从长远来看也将严重缩小政策空间。货币美元化和财政紧缩提议忽视了现代经济的复杂性,忽视了历史危机的教训,并将加剧社会的不平等现象。
除了让人不安的经济政策外,米莱在社会领域内的观点也颇为惊世骇俗,如强调“气候变化是谎言”、支持自由携带武器等,他这咄咄逼人的风格不由让人联想起了美国前总统特朗普。
对此,阿根廷圣安德烈斯大学经济学教授帕布罗(Juan Carlos de Pablo)如此评价米莱,他成功捕捉到社会各阶层的疲惫感。
“让阿根廷再次伟大”
在阿根廷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中,米莱最终获得了约56%的选票,大比例领先中左翼执政联盟祖国联盟候选人塞尔希奥·马萨约12个百分点,显示阿根廷正在急速向右转。
孙岩峰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阿根廷总统选举的第二轮投票,民众投得更多是排斥票——“不是你喜欢谁,而是你更担心谁上台执政”。
与米莱相比,马萨为现任政府的经济部长,拥有丰富的政治经验,他虽试图扭转阿根廷的经济局面,但未见明显起色,阿根廷的通胀率依然不断飙升,民众对马萨本人及执政党联盟祖国联盟的不满日益加深。
在8月初选失利后,马萨推出了一系列社会保障政策,并称这将为大量陷入贫困的阿根廷民众提供有力支持,同时宣称“阿根廷最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不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9月曾发布警告称,马萨大幅增加政府公共支出等一系列选举措施将“进一步加剧阿根廷的困境”。
如今马萨已经承认败选,并表示阿根廷民众“选择了另一条道路”。
孙岩峰向记者表示,未来阿根廷的经济一定会走上改革的道路,预计新政府将降低在教育、医疗和福利等方面的财政开支,减少对经济的管控,鼓励国企私有化。
不过孙岩峰也认为,米莱未来的执政方向,可能并不会像他在竞选中说的那么激烈。首先是外界分析表明,米莱自己也未必相信他提出的经济主张,更多可能是为了获取选票的策略和手段。
同时,米莱在国会中力量偏弱,如果不能获得中右翼集团的支持,任何改革法案都不可能在国会获得通过。相比米莱,中右翼对于经济和外交,有更加务实的考虑,将对米莱有所牵制,迫使他也变得更加客观和务实。
不过孙岩峰表示,米莱的执政预计还是会引发阿根廷社会的分裂甚至是撕裂,未来分裂不仅表现在左右翼之间,极右与中右翼也在很多议题上产生对撞。
对于极右翼在阿根廷的获胜,已经引发了海外右翼势力的一阵兴奋,特朗普迫不及待地恭贺米莱获胜,称米莱“在阿根廷取得了一场伟大的胜利。全世界都在关注!我为你深感骄傲。你将扭转你的国家,真正让阿根廷再次伟大!”
巴西前总统博索纳罗则在社交媒体上写道:“南美的希望再次闪耀。”
在竞选期间,米莱曾抨击过持左翼观点的巴西现任总统卢拉。对于米莱的胜出,卢拉也表达了祝贺,并表示尊重阿根廷民众的声音。
阿根廷现任总统费尔南德斯也表示:“我最看重的就是人民的抉择。我相信明天我们就可以和米莱安排交接工作,确保政权有序过渡。”
阿根廷每届总统任期四年,可连任一届。2019年10月27日,费尔南德斯赢得阿根廷总统选举。今年4月,费尔南德斯宣布不参加同年10月举行的选举,不寻求连任。
米莱预计将于12月10日正式就职。
(二)
31省份人口出生率:9省超8‰,20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
2022年我国出生人口956万人,比2021年减少10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比2021年下降0.75个千分点。
分省份看,2022年,各地的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情况如何?
国家统计局编著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2023》公布了31个省份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数据。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2022年有9个省份的人口出生率超过千分之八(8‰);有20个省份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人数-死亡人数)/同期平均总人口数)为负,比上一年增加7个。
在人口出生率方面,有14个省份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6.77‰),其中有4个省份超过了1%即千分之十,分别是西藏、贵州、青海和宁夏,均来自西部地区。有5个省份人口出生率处于8‰到9‰之间,分别是海南、广西、甘肃、广东和云南。
通常来说,人口出生率较高的地方,往往是城镇化率较低的地方。不过也有例外,比如第一经济大省广东的城镇化率高居全国第四,但广东去年的人口出生率达到了8.3‰,位居全国第八。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广东出生人口105.2万人,连续三年成为唯一一个出生人口超100万的省份,广东已经连续五年成为第一生育大省。
广东省体改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对第一财经分析,一方面,广东常住人口总量位居全国第一,省外流入人口总量非常大,流入的人口结构比较年轻,处于婚育年龄的比例比较高。另一方面,像粤东的潮汕、粤西的湛江等地,虽然这些地方近年来生育意愿也在下降,但受传统的生育文化影响,相对其他地区,这些地方的生育意愿仍比较高。

从人口自然增长率来看,共有11个省份202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正增长,其中西藏、宁夏、贵州、青海和广东位居前五。有20个省份202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其中,有7个省份去年人口自然增长率由正转负。
其中,户籍人口第一大省河南去年自然增长率为-0.08‰。河南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与2021年相比,全省出生人口减少6.0万人,出生率下降0.58个千分点;全省死亡人口增加1.1万人,死亡率上升0.14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62年来(自1961年开始)首次出现负增长。
在安徽,2019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99‰,2020年仅为1.49‰,2021年进一步降至0.05‰,202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93‰。
另外,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上月公布的《2022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2年我国出生人口中,二孩占比为38.9%,三孩及以上占比为15%。第一财经记者据此计算,2022年,我国一孩出生数量为441万人,二孩出生数量为372万人,三孩及以上出生数量为143万人(四舍五入取整数)。近6年来,我国一孩出生数量降幅达到51.3%。
总体来看,目前各地的鼓励生育措施中,包括发放生育补贴、购房补贴等措施,目标对象主要是二孩三孩家庭。但鼓励生育不能只盯着二孩三孩。人口专家、广东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董玉整认为,现在各地鼓励三孩生育的措施较多,二孩也有一些,相对来说一孩就少一点。但生育三孩的数量本身就较少,要显著提升积极生育政策的实际效果,生育补贴的重点就要前移,要巩固一孩生育的基本盘。“鼓励生育应该从一孩开始。”
(三)
黑龙江一女童疑注射阿奇霉素后死亡
近日,黑龙江省林口县一名仅32个月大的女童小含(化名)因细菌感染入院,在注射阿奇霉素后次日死亡,引发广泛关注。
“我孩子不是疑难杂症,竟然给治没了。”孩子的母亲丁女士哽咽着说:“我女儿才32个月,出事前体重只有20多斤。”
11月20日,林口县卫生健康局接受上游新闻记者采访时回应,目前已按照正规程序进行尸检,尚未有结论,涉事的主治医生已暂停工作。

(四)
媒体评张桂梅原型电影引争议
电影未映,争议先至。
近日,根据张桂梅校长真实事迹改编的电影《我本是高山》在全国进行点映期间,部分剧情引发网友争议。该片的编剧在社交媒体回应争议时,因出言过于粗鄙,以致引起了更大一轮的舆情。
网络上对影片中最具争议的两点在于,将原型中酗酒家暴的父亲改为了母亲,将张桂梅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改为对死去丈夫的怀念。对此,中国电影报道在微博回应时说,“人们只看到了‘酗酒的母亲’,没有看到这个角色的后续:张校长不仅拯救了女孩儿,还拯救了这位母亲,让她也在华坪女高开启了自己新的人生——这个片中小小的段落正体现着张校长无私的爱和坚定的信仰”。可见,从专业创作角度来看,业内人士会认为这是文艺创作的必然之举,剧中张桂梅丈夫的“回闪”,也像是电影在寻找更加细腻的情感共鸣点,从艺术创作本身来讲,或许无可厚非。

但为何舆论场还是不满意呢?这其实更像是一种艺术创作观和现实观的冲突。尤其是,张桂梅的故事离我们实在太近了,她还远远没有符号化,她的故事是新闻并非历史,因此,观众对电影细节的追问、对温度的感知是具体而细微的。稍稍不慎,对艺术的创作和对事实的忠诚就会被对立起来,而一些原本苦心打造的情节,也极易被舆论解构并投射放大到各种社会议题里去。
史学界有“当代人不修当代史”的传统,这是因为身处这个时代当中,个人对历史的记述无法做到全面而客观。同样作为电影来讲,这种艺术形式终究和纪录片有别,二次创作必须兼顾现实伦理和社会期待,以及当事人的情感取向和价值信仰,如果过于纪实,会失去电影的特性,过于创作,又会下陷到失实的指摘里去,这种探索本身就会让主创人员左右为难,舆论也应对其多点包容。
从另一方面来讲,一部电影从敞开影院门开始纳客的那一刻起,就意味着它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公共议题。只愿接受“中肯”的评价,这种定位本身就不中肯。电影无法选择观众,允许有赞美认同,就得允许有批评否定,哪怕批评是刻薄的,只要批评在法律保障的言论范畴内,电影的制作团队都应该照单全收。
无论拍摄何种题材,电影本质上还是一个市场行为,拍摄主旋律题材不意味着就持有了免于批评的护身符。题材是题材,拍摄是拍摄,拍摄团队不能因为拍摄了题材,就自诩为主人公的正义化身,以道德绑架的手,捂住观众表达情感的嘴。
近年来,主旋律题材影片不断破壁出圈,一些优秀的主旋律影片不仅能让人更深入地了解历史,也能让人更好地感悟大历史背后的生动的另一面。但如果在功课远未做足的情况下来拍摄,这种致敬只能演变为一种商业投机。
高山之高,意味着观摩者也要站在足够高远的位置上,才能窥见全貌,如果位置太低太近,看到的只能是局部。从这点上讲,或许一些主旋律题材的拍摄团队还需要更多的沉淀与学习。
(五)
顾客扫码点餐后发现个人信息被强制获取且无法删除 法院:商家赔偿5000元!
近日,北京三中院通报一起餐厅强制顾客扫码点餐获取个人信息且无法删除的案例。2021年7月,孔某至某餐饮公司用餐时,店员未告知孔某可以人工点餐。孔某通过该公司推出的扫码方式进行点餐并结账。过程中,孔某个人信息被商家获取,关注该公司微信公众号并注册为会员。孔某发现,取消关注该公众号后,仍是公司会员,个人信息无法自行删除。孔某遂将该公司诉至法院,要求停止侵害个人信息权益的行为,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法院审理认为孔某用餐时,服务人员未告知可人工点餐,误导其以为只可扫码点餐。扫码点餐程序要求必须关注商家微信公众号,并授权其获取孔某的相关信息,属于变相强制获取消费者个人信息,故餐饮公司构成侵权。综上,法院判决该公司删除孔某个人信息,书面告知孔某其个人信息的处理范围和方式,向孔某书面赔礼道歉,赔偿孔某为保全证据花费的公证费用50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