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突访基辅的三个意图

中美聚焦
关注
作者:吾楼
“拜登突访基辅提振了乌克兰人久已厌战的士气,他额外的军事援助为这个疲于战争的国家带来了信心”,这是《纽约时报》对美国总统拜登2月20日到访乌克兰5小时的评价。其他主流媒体也给出了类似积极评价,认为美国展现了勇气和决心、以及领导力。这正是白宫精心策划此次访问所要的舆论效果。按照白宫国安顾问沙利文的说法,拜登在俄乌战争一周年的关键节点访问基辅,意在传递明确无误的信息,即美国对乌克兰的长期支持、西方和国际社会的团结一致。
拜登在未事先对外宣布的情况下访问基辅,并且在临行前知会俄罗斯,颇为戏剧性地展现了对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政治支持。但拜登此访对准的主要观众并非乌克兰人民或者俄罗斯总统普京,而是美国国内政客和民众。从外交、地缘战略和国内政治层面考虑,拜登突访基辅意在寻求三个方面的效果。
第一,收割俄乌战争阶段性盟邦外交成果,展现美国对欧洲事务的领导地位。
虽然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国防部长奥斯汀以及美国第一夫人吉尔·拜登都在此前访问过乌克兰,但拜登此前并未访问过基辅,使得外界对美国对乌克兰的军援和政治承诺存在一定疑虑。在拜登之前,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等欧洲国家领导人去年已到访过基辅,表达对乌克兰的支持。他们力挺乌克兰也是为了凸显自己国家对欧洲事务的参与权和主导权,尤其是脱欧后的英国。前英国首相约翰逊任内曾三次到访基辅,现任首相苏纳克上任后便到访了基辅。泽连斯基也在上月回访了英法两国。

▲当地时间2月20日,美国总统拜登在基辅向乌克兰阵亡将士纪念墙献花。
为了消除乌克兰疑虑,拜登政府和国会去年12月邀请泽连斯基到访美国。从那时起,拜登访问乌克兰的计划就已经启动。在乌克兰看来,美国是西方的领导者,乌军抵抗俄罗斯离不开美国的领导。乌克兰泽连斯基政府对拜登到访的高期待值和筹备过程也能凸显出美国在欧洲安全事务中的核心地位。
俄乌战争之前,尤其在特朗普政府时期,欧洲领导人担心美国强调美国优先、战略资源转向印太,随即不断强调“战略自主”。比如,2020年慕尼黑安全会议的主题是“西方失势”(Westlessness), 凸显了当时欧洲诸国对美国角色和领导力的疑虑。俄乌战争爆发后,德法在欧洲大陆的领导力缺失,美国的特殊地位得以凸显。通过主张对乌援助,美国利用俄乌战争强化了北约团结。现在的欧洲基本上没有人再谈战略自主。就连德国对乌援助坦克,也要事先获得美国也会提供此类援助的政治保障。拜登在俄乌战争一周年之际、美西方援助乌克兰取得阶段性胜利的情况下突访基辅,也是为了宣示美国对当前欧洲安全事务的领导地位。
第二,继续刺激盟友推进对乌克兰的援助,最大化实现美国地缘战略利益。
拜登在基辅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会晤后表示,美国将再向乌克兰提供4.6亿美元新的军事援助。上周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美国副总统哈里斯(Kamala Harris)宣布美国将提供新的5300万美元的人道援助。此类援助都是为了表达美国对乌克兰的支持。截止目前,美国在俄乌战争爆发后已经向乌克兰提供了近300亿美元的安全援助。
在这一年间,美国和北约盟友循序渐进地向乌克兰提供了一系列用于防卫的武器系统,包括重型坦克、“复仇者”防空导弹系统、“布拉德利”步兵战车以及350辆高机动性多用途轮式车辆等。这些武器系统保障了乌军抗俄的阶段性胜利。但是,欧洲内部对持续援乌已经出现一些不同的声音,担心战争拖延下去迟早会让欧洲国家付出沉重经济和政治代价,所以在援乌问题上开始打退堂鼓。法德等北约盟友也担心,美国共和党掌控众议院后影响美国对乌援助的力度。

▲2022年6月16日,德国总理朔尔茨访问基辅,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以及其他欧洲国家领导人举行会晤。
德国工商总会(German Chambers of Industry and Commerce, DIHK)负责人Peter Adrian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截至今年年底,俄乌战争将使德国经济损失约1600亿欧元(合1710亿美元),约占其GDP的4%。这意味着欧洲最大经济体德国的人均GDP将比原本的水平低2000欧元。德国2023年和2024年的增长前景也低于许多其他国家。
美国是当前俄乌战争的最大受益者,尤其是军火商赚得盆满钵满。随着俄乌战争的持续,美国也在幕后以所谓的中俄挑战为由,推动印度放弃俄罗斯武器合同,转向美国先进武器系统。能源方面,美国也促使欧洲国家更加依赖美国的资源支持。所以,俄乌战争持续下去对美国最为有利。拜登此次突访基辅并在波兰发表演讲,包括上一周副总统哈里斯访问德国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都是为了给盟邦打气,让它们继续配合美国援乌,避免援乌行动中断或滞后,进而影响美国在经贸和能源领域的地缘战略利益。
第三,出于个人政治考量树立强势形象,为宣布参加2024年竞选连任做准备。
随着共和党人陆续宣布参加2024年大选,拜登团队也在为拜登宣布连任竞选寻找绝佳时机。从月初拜登发表的国情咨文来看,经济等内政议题仍然是他执政和连任竞选的重中之重。未来数周,拜登有可能宣布参加竞选连任。为了消除选民对他高龄执政的顾虑和共和党对他健康状况的质疑,拜登需要展现强势的对外形象,避免在和共和党的缠斗中处于弱势或者下风。

▲当地时间2月7日,美国总统拜登发表其任上第二次国情咨文。
上周,白宫总统医生公布了拜登体检报告,认为其健康状况“适合履职”。即便如此,前白宫医生、共和党议员罗尼·杰克逊认为,美国政府正在隐瞒总统拜登的心理健康信息。拜登此次大胆突访基辅,并在街头路跑锻炼,就是要凸显自己的健康状况、领导力和强势形象。美国舆论普遍认为,拜登突访基辅是美国历史上总统首次访问未由美军控制的异国战区。一些右翼媒体也承认拜登此举史无前例,这是美国总统实力的象征。
另外,在此次五个小时的基辅突访中,拜登除了提到军援乌克兰以外,强调最多的信息就是乌克兰为捍卫“民主自由”而战。这也契合他在内政外交上秉持的价值观路线。拜登2024年连任竞选仍有可能以此为主题,将共和党包装为“民主”的威胁。
拜登此访象征意义强烈,但它究竟能给乌克兰抗俄带来何种改变尚待观察。美国对乌克兰提供的援助并非没有条件。面对共和党方面的掣肘,拜登政府希望对乌援助能在特定时间段内起到彻底改变战争走向的作用,否则战争拖得越久,美国国内援乌的阻力就越大。根据美联社NORC公共事务研究中心(AP-NORC)上周公布的最新民调,美国民众对军援乌克兰的支持度已经由去年5月的60%将至现在的48%。在对乌克兰提供资金援助方面,美国民众意见分化:37%反对、38%支持、23%不置可否。西方盟友援乌力度也存在不确定性。美国总统、副总统接连游说下,欧洲盟友短期内会在援乌问题上展现团结,但之前盟友内部围绕援乌武器类型和数量的分歧显现出这种团结也是脆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