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看咸阳尽在@咸阳县域 微博

丝路咸阳

1.【#咸阳城区27处易积水路段公布#】
近期,咸阳已进入降雨主汛期,根据气象预报,强降雨多发,有可能使城区出现不同程度内涝。为保障城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洪涝灾害避险能力,7月16日,咸阳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公布主城区易积水路段,提醒市民注意出行安全,尽量避开易积水路段。秦都区(12处):咸平路立交桥、彩虹路立交桥非机动车道、咸通北路立交桥、秦皇北路立交桥、咸阳桥北盘道、咸阳桥南下穿箱涵、汉仓路涵洞、西货场涵洞、咸平路紫韵园门口、珠泉路(泉北二巷—泉北一巷)、渭阳西路偏转门前、钓台路。渭城区(11处):乐育北路立交桥、新兴北路立交桥、东风路立交桥、人民东路立交桥、10号院涵洞、电影院十字、文汇路小学和民院学校门口、金旭路渭城国土局门前、东风路北段(东风立交桥到朝阳一路)、朝阳三路、朝阳一路西口(东风路向东至1002库铁路专线)。高新区(1处):纺织一路与永昌路丁字路口北。装备产业园(3处):茂陵东街、西华路与玉泉路丁字路口、文兴西路中节能门前。另外,市城管执法局提醒市民,主汛期密切关注天气预报,提前做好防范,遇到突发暴雨,要迅速远离城市低洼区、桥梁涵洞、地下通道等易积水路段,来不及转移时,要立即移动到附近高处暂时避险,等候救援人员营救,切勿游泳转移,不可触摸高压线塔、路灯杆等,防止触电。内涝可能会导致井盖冲开或引发道路塌陷,遇到水坑或积水时要注意观察,小心绕行。驾车出行遇到城市内涝时,要减低车速,前后车辆保持距离,当汽车在低洼处熄火时,人千万不要在车上等候,应下车到高处等待救援。车内应备好安全锤,当积水被困时破窗逃离。城区路段积水救援电话:029-33311666、029-33170065,18829802192、13152321123。(来源:咸阳日报)
2.【#泾河洪峰已从咸阳过境#】
7月16日16时,记者从咸阳市水利局防汛科获悉,彬州市景村水文站流量387立方米每秒,水势落,泾阳张家山水文站1457立方米每秒,水势落。泾河警戒流量4000立方米每秒,目前洪峰顺利出境。据监测,7月15日下午5时左右,泾河上游洪水进入咸阳长武境内,16日凌晨2时30分,彬州市景村水文站洪峰流量4380立方米每秒。16日9时左右,洪水演进到东庄水库坝址。10时20分,洪峰安全通过东庄水利枢纽,下泄最大流量3020立方米每秒。11时40分,泾阳张家山水文站洪峰流量2320立方米每秒。泾河洪水过境期间,相关单位密切协作,靠前指挥,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全市水利系统紧盯长武沿河村镇、彬州城区、东庄水利枢纽和礼泉、泾阳的低洼地带等重点部位、重点环节,坚守抗洪一线。各县市强化监测预警和应急值守,严格落实各项防御措施。长武县共撤离群众474户1491人;彬州市紧盯死守,严防撤出的群众重返淹没威胁区域;永寿县、淳化县紧急撤离4座水电站140名职工,封闭闸门12处。礼泉县共撤离117名群众到安全地带,并封闭下河通道。泾阳县组建150人的应急队伍,紧急关闭郑国渠风景区,撤离沿河威胁区群众515户2034人。下一步,全市水利系统将全面核查沿河村镇的基础设施受损情况,特别是河道滩地农作物的淹没情况,积极组织修复泾河沿线毁坏的堤防、护岸等防洪工程,尽快恢复泾河重点段的抗洪能力。对干支流的堤防、水库、淤地坝、山洪灾害威胁区域进行全面排查,消除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来源:咸阳日报)
3.【炎炎夏日,请为城市添一丝文明的清凉!】
雨水过后,气温回升,市民贪凉本是正常现象,但在纳凉过程中有些行为却着实有些不妥,不仅影响着个人形象,更让我们的文明城市打了折扣。
7月17日,恰逢礼拜天,礼泉县袁家村景区,客流量大,一些游客逛累了,在阴凉处休息时,旁若无人地脱去鞋子“歇脚”。
天气炎热,部分男游客为图一时爽快,光着膀子在景区各门店穿梭。对于这样不文明的行为,游客们议论纷纷。“那个叔叔怎么不穿衣服?”“那样不对,这是公共场合,很不雅观,不要像他一样。”市民李钰女士以“反面教材”教育8岁的儿子。
双照湖波光粼粼,草坪上绿树成荫,部分市民在草坪上搭建帐篷摆上各种零食野餐,并将纸巾、饮料罐等垃圾随便乱扔。
“先生,草坪不允许踩踏,更不允许在此搭帐篷野餐。”“娃们好不容易放暑假,今天专程来游玩,理解下,一会就走。”面对环卫工人的友情提醒,市民非但不离开,还振振有词请求“理解”。
健身本是好事,但在咸阳湖景区足球场外,一些市民光着身子玩倒立。“气温高,大家都热,但也不能这样。”市民王援朝说,咸阳湖是咱咸阳的会客厅,这让客人看见,不是给文明城市抹黑吗?
共享单车上有提示,车筐限重5千克严禁载人,但在市内的多条道路上,许多市民不顾危险,图一时方便将自己的孩子置于筐内。此外一些家长“炫车技”,给孩子弄了张“站票”,存在着极大安全隐患。
全国文明城市是我市的“金字招牌”,守好这份沉甸甸的荣誉,需要你我共同努力,做文明咸阳人。夏日,请为我们的城市添一丝文明的清凉! (来源:咸阳日报)
4.【兴平西吴街道朱良村 “规”出新风尚“约”出好民风】
“一碗烩菜两个馒头,简单省事又节约,儿女无负担。”“白事”过后,村民曹成一算账,花费至少比预计节省1万多,兴平西吴街道朱良村《村规民约》,赢得群众一片点赞声。
“婚丧事、简办好,不攀比、无烦恼,好家风、应传扬。”7月13日,走进西吴街道朱良村,家家户户门前都张贴着朗朗上口的《村规民约》,村委会广场墙壁上挂着举报箱,村民可以对违反村规民约、落实不严、监督不到位的两委会干部进行监督举报,处处感受到文明新风尚。
对于《村规民约》,朱良村村民曹成很有感触。6月28日,他八旬的老父亲去世,根据村红白理事会出台的新标准,用烟每盒不超过10元、每瓶酒不超过20元,每桌酒席不超过320元,比预计节省1万多块。
“父亲走得安详,儿女负担也减轻了。”曹成说,生者厚养胜于厚葬,这才是真孝。
村支部书记吴迎权介绍,原来办红白喜事,村上没有统一要求,为了面子,有钱的村民办得风光,没钱的村民借钱也要“充门面”,一桌酒席最少也得五六百元,办个事需要四五天,花销好几万,大操大办之风愈演愈烈,群众有苦难言。
“现在村里研究制定《红白喜事办理标准》,婚丧嫁娶不攀比,大家心里都轻松。”吴迎权说,截至目前,红白理事会共参与红白事15场,各项费用开支比原来降低1.5-1.8万余元,为村民节省了很大一笔开支。
据悉,今年以来,该村全面推行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协会”为主要内容的“一约四会”机制,将移风易俗纳入乡村社会治理和《村规民约》,在全村形成崇尚节俭、婚事新办,弘扬孝道、厚养薄葬的浓厚氛围。 (来源:咸阳日报)
5.【咸阳市住建局按下主城区人行天桥建设“加速键”】
连日来,咸阳市住建局开足马力加快主城区人行天桥建设步伐,全力以赴推动项目早建成、早运行,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在人民路与团结路口东侧人行天桥施工现场,工人正在加紧进行南半侧桥顶施工。目前天桥主体和楼梯已安装完成,下一步还将进行装饰装修及亮化施工等。这是西华泰人行天桥建成使用后,又一座极具设计感、功能齐全的人行天桥。
统一广场、体育场十字、廊桥北口的人行天桥电力杆线、地下管廊、自来水管网、天然气管道、热力管道、通信线路、绿化苗木等迁改移栽工作也正在紧锣密鼓进行。
为加快主城区人行天桥建设进度,有效提升道路通行效率,增进城市宜居品质,市住建局安排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积极协助施工单位加强现场施工管理,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主动对接联系国家电网、热力、燃气、国防光缆等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快管线迁改进度,确保按期完成建设任务。按照“五个一”工作机制和项目EPC包抓机制,深入项目建设现场,协调解决项目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竭尽全力打造精品工程、群众满意工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来源:咸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