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关三叠》中的离愁别绪

瑞鸣音乐-世界的声音
说到古琴演奏,大家首先想到的是由古琴独奏的曲目,而琴歌这种表现形式却鲜为人知。琴歌,意思是抚琴而歌。它是一种以歌唱为主,用古琴来伴奏的自弹自唱的演奏形式,可以很好的展现古琴歌唱性的特点。
历史上一些倡导声乐派的琴家,曾创作了一些颇有特色的琴歌。然而,由于他们过分强调 “正文对音”,在考虑琴歌的词曲关系上,拘于一字一音,因此束缚古琴音乐后来的发展。

不过,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首《阳关三叠》,可以说是琴歌中的经典之作。它根据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谱写而成。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原诗为四句,而此诗入琴曲后又增添了一些诗句,造就了经典的琴歌《阳关三叠》。全曲分三大段,基本上用一个曲调作变化反复,迭唱三次,故称“三迭”。

王维在创作这首诗时已是晚年。他的挚友元二受朝廷的派遣,即将远赴他乡。当时的王维心绪非常复杂,因为他的朋友元二这一去,不知何时才能返回故乡。即使元二安然无恙,将来能够凯旋而归,到那时王维自己还不知在不在世。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这首琴歌的音调听起来纯朴而富于感情。特别是后段 “遄行,遄行” 等处的八度大跳,和“历苦辛”等处的连续反复的呈述,情意真切,激动而沉郁。

读到王昌龄的《送柴侍御》,对于送别则透露出一种达观。这种达观,介于悲观与乐观之间,特别是 “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道是无情却有情。
沅水通波接武冈,
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
明月何曾是两乡。
“
如果以花来形容乐器,
笙如茉莉甜美明亮,箫如菊花沉郁悠远,琴当如雅室兰花清幽芬芳。
泠泠七弦遍,万木澄幽阴。一长琴,一壶酒,一溪云,正是静美时光。
”
琴之清芬
一直相信,有些文字是有气味的。比如“琴”,念出来,便觉口齿生香。那轻柔淡远的香气萦绕着,盘旋着,如丝如缕。
怎么会没有香气呢?梧桐本就是疏淡的树木,春天的时候,会开出一大朵一大朵白色和紫色的花,那清甜的气味可真让人着迷呀。用梧桐木制成的琴,自然会保留着天地之间最自然最本真的清香。还有蚕丝,带着桑叶的湿润和晨露的清新的蚕丝。

据说,最好的丝弦是冰弦,制作的时候加入特殊的胶,使丝弦呈现出冰晶一般的半透明状,美不可言。
也有人说,冰弦是由一种生长在北方极寒之地,以柘树叶为食的冰蚕所吐的丝制成,冰魂雪魄,素质天然,其质坚韧,光泽莹莹,声音清澄不滞涩。
翻丝。缠丝。打线。熏线。上胶。拉线。制琴时,每一道工序都需要手工完成,来不得半点马虎。

底座用的是梓木。梓树的花,洁白绵密,散发出纯净清远的香气。一树暖花,迎风盛开,那是怎样的繁华盛景呢?初夏,阳光透过茂密的梓树枝叶投下细碎阴影,轻风拂过,树影婆娑。入夜,有朗朗的月色在光影里久久地,久久地徘徊……
弹奏的时候,亦是极美。
清风朗月的夜晚,青衣白衫,端然入座。纤指轻抚琴弦,泠泠之声划破深沉的夜色,不觉惊飞几只栖息在枝头的鸟雀。挑,抹,勾,拨刺,滚拂。云的飘逸,水的悠然,草木的沉静,都融汇在这优雅娴熟的动作之中。

琴之静远
正如不同的画作具有不同的特点一样,琴也有自己的风格和意境。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表达的是静寂,
“浅酌一杯酒,缓弹数弄琴”流露的是安闲,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述说的是虚静,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则蕴含着深远的禅意。
琴不是随便的乐器。因重量和形体的关系,它不像埙、笛、箫可以揣进衣袖,随时随地拿出来吹奏一曲。它必得在净室高堂或者空旷洁静之地,掸衣拂袖,正襟危坐,方可开始弹奏。
欣赏琴曲之人,也需端然静坐,一边注目观赏,一边仔细聆听。琴声潺潺,如梦如幻,不绝于缕。那些烦忧困苦,躁戾粗气,都在渺渺的琴声中,渐行渐远。
因而,它是真正令人赏心悦目、耳清目明的乐器。

琴、棋、书、画。“四艺”之中,以琴为首,可见古人对琴的偏爱。《礼记》称:“士无故不彻琴瑟。”在古代,君子养德,除诗书经史之外,长期濡染并浸润的他们的,是琴声。据说,孔子能抚琴吟唱诗三百,阮籍、嵇康、李白、白居易、王维,苏轼,也都是琴中高手。
琴声响起。如松风阵阵,如青山隐隐,如流水汤汤,如云卷云舒,落花逐水。听者仿佛置身于山林之中,斜阳默默,静水流深,万籁俱寂,物我相忘。时光刹那之间慢下来,停下来,荣辱,得失,悲喜,全都如空气中的浮尘,渐渐消散。心中,自是一片月朗风清。
手挥五弦,目送归鸿。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琴声,也是如此的优雅和从容,心境,如绵绵远山,寂静,空远。
琴之故事
关于琴的故事太多,一段琴史,便是一部传奇。
当年俞伯牙在山林之中独自鼓琴,得遇钟子期,便有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佳话。只是,子期死后,伯牙绝弦破琴,终身不复鼓,却让我深深地怅惘。懂得是一种慈悲。生命本就孤苦,有人懂得是最大的安慰,可是,即使懂他的人已不在了,不是还有琴吗?琴是他的爱人,早已与他血脉相通,不分彼此,又何苦一意执着于人?

琴也是有生命的。岁月渐长,日复一日的弹拨,会在琴面留下永久的纪念,即为断纹。世有梅花断、牛毛断、蛇腹断、冰裂断、流水断、龟纹断等。
南宋赵希鹄在《洞天清录集·古琴辨》中说:“古琴以断纹为证,盖琴不历五百岁不断。”而梅花断尤其难得,非千余载不能有。
漫漫人生,辽阔天宇,一张琴,记载了多少春花秋月、悲欢离合?流转在无数文人雅士的手中,琴,见证了多少气壮山河、柔肠百转的故事?

吊钟。绕梁。绿绮。焦尾。一个一个看过去,满纸皆是悲欣。琴瑟相和自是平生所愿,只是,这世界从来都难遂人意。生命就是一潭碧水,外人看来波平如镜,岁月静好,内里却是波涛汹涌,暗流激荡,潮退潮涨,经久不息。惶惑、挣扎、奔突、败逃。人的一生,有时真像一场战争。一次次冲锋,一次次流血,一次次被自己打败。到最后,只留下木叶萧萧,白骨森森。
惊心于《人琴俱亡》的故事。子敬死了,他的琴也死了。此生,人即是琴,琴即是人,他们的生命早已融为一体,他们以性命彼此相托,同生同死,生生世世,相伴相依。这样的痴和狂,常常令我感动到流泪。
若我有一架琴,一定为它取名“长相忆”,与它相依相守,直到终老。
下面,瑞鸣将和您一起欣赏琴的魅力!

一、《广陵散》
广陵散 宋琴 尺八
赵家珍;杜聪;瑞鸣音乐 - 琴(赵家珍 名琴六把 唐宋元明清今演绎古琴经典)
宋琴/尺八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韩愈《听颖师弹琴》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汉晋时已有相和歌广为流传。魏代嵇康因善弹此曲而闻名,《世说新语·雅量》载:“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形制宏大、骨格奇绝的琴曲《广陵散》,今存曲谱最早见于明代朱权《神奇秘谱》,曾绝响一时,近代管平湖根据《神奇秘谱》所载曲调进行了整理、打谱,真容始现。
迥异于大多数琴曲的中正平和,《广陵散》声调激昂旋律慷慨,大儒朱熹谓之“其曲最不和平,有臣凌君之意”。全曲描绘战国聂政刺韩王旧事,曲调起落入天坠地。尺八诡异如丝,勾画世如迷棋的谋略年代;古琴“纷披灿烂,戈矛纵横”,将古代义士一腔悲郁浩然之气喷薄于世。

二、《关山月》
关山月 宋琴 箫
赵家珍;杜聪;瑞鸣音乐 - 琴(赵家珍 名琴六把 唐宋元明清今演绎古琴经典)
宋琴/箫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李白《关山月》
《乐府古题要解》言:“关山月,伤离别也。”《关山月》原为汉代乐府琴歌,为“鼓乐横吹曲”,汉代的戍边将士常在马上唱奏,作思乡意。现存《关山月》的曲谱,最早见于1768年刊行于日本的《魏氏乐谱》;后在1931年《梅庵琴谱》中亦有收录,调式气韵相近,音调相异,为梅庵琴派著名代表曲目。
此曲虽以征人思乡入题,却未缠绵于离愁别绪,而是以刚健严峻之情,勾画将士报国未酬的心怀。北地音韵铿锵抖擞,颇似关外西风漫卷,古朴而苍茫。琴箫互诉之间,曲调大起大落连环反复,于宏大气象中透骨着深远乡思。

三、《捣衣》
捣衣 元琴 笛
赵家珍;杜聪;瑞鸣音乐 - 琴(赵家珍 名琴六把 唐宋元明清今演绎古琴经典)
元琴/笛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李白《子夜吴歌》
《捣衣》传为唐代潘庭坚作,又名《秋杵弄》、《秋院捣衣》,描写男子被征戍边,妇人于秋凉时节“感秋风而捣衣”,“伤鱼雁之杳然”,其情哀婉。1880年《钱氏十操》收录钱绶詹之版本曲谱,曲调紧五慢一,玲珑有致。
此曲初一听闻,如临水见波,唯见其流丽缠绵,繁复回环中思心如织。声声拨弦如秋杵捣衣,密密层层,当是有手无心,思绪飘飞万仞;而笛声恰如捣衣女子的翻涌心思,或如娇憨自语,在这为征人而做的寒衣上,融进稍稍惆怅却满腹甜蜜的思念。

四、《幽兰》
幽兰 唐琴
赵家珍;瑞鸣音乐 - 琴(赵家珍 名琴六把 唐宋元明清今演绎古琴经典)
唐琴
倾晖引暮色,孤景流恩颜。梅歇春欲罢,期渡往不还。帘委兰蕙露,帐含桃李风。揽带昔何道,坐令芳节终。结佩徒分明,抱梁辄乖互。华落知不终,空愁坐相误。眇眇蛸挂网,漠漠蚕弄丝。空惭不自信,怯与君尽期。陈国郑东门,古来共所知。长袖暂徘徊,驷马停路歧。
——鲍照《幽兰五首》
《幽兰》为迄今唯一以原始文字记谱法存世的琴曲,亦为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琴曲乐谱。最早谱本为古逸丛书所录的唐人手抄文字谱,谱前小序云该谱传自梁代琴家丘明,记谱年代大约在公元7世纪末。原谱保存在日本京都西贺茂神光院。
空谷幽兰,其芳自华。以琴意刻画兰花之馥郁情态,格外有种时浮时没、无可捉摸的幽远意境。一瞬如隔画屏,一瞬缭绕近人,袅娜回环,意趣天然。微显寂寥况味的曲调,由遗世唐琴幽咽奏来,在清雅悠远之外,别有一番怀才不遇的郁气隐现其间。

五、《良宵引》
良宵引
00:00
03:38
清琴/箫
《良宵引》这一首经典小曲,是《四库全书》所收的唯一明代琴谱,传为隋代贺若弼所作。曲谱初见于1614年《松弦馆琴谱》,描绘月白风清、万籁俱寂的秋夜情思,具有“清、微、淡、远”的虞山琴派风格。
乐曲虽清淡短小,却纤秾合度意味深长,将静夜秋思的安谧描摹得恬雅怡然。琴韵起承转合,洞箫幽远相应,传神画出一幅情境:月下抚弦独况,感怀故人而不得见,轻喟时光荏苒两鬓渐霜,唯有夜凉如梦古与今同。

文中阳关三叠来自瑞鸣音乐专辑瑞鸣唱片24K限量收藏版-《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阳关三叠》传说产生于唐代,倚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句谱曲而成,又名《渭城曲》、《阳关曲》。元代以前乐谱无存,今之通行版本改编自琴歌,最早见载于1491年《浙音释字琴谱》;而琴曲曲谱原载于明代《发明琴谱》,后经改编载录于清代张鹤《琴学入门》。《阳关三叠》为古来送别酬唱名篇,曲调婉转略染愁绪,却不失端庄俊雅。琴韵似初春朝雨绵密如织,笛声似嫩绿新柳萦损柔肠,三番叠唱层起涟漪,更将离愁别绪推满胸臆,千巡有尽,寸衷难泯。更兼弓笛虚空如咽,仿似一念间有千百端黯色世事,隐隐浮雕于时光荏苒的背景之上。

《琴》
古意盎然弦如语
琴韵天成云作心


欢迎关注瑞鸣音乐官方微信号:rhymoi2017
分享你的音乐故事
欢迎分享
Q:我们有哪些产品
A:CD、DSD、HQ、蓝光CD、黑胶、黑胶机……
Q:我们在哪里?
A:试听独家合作·网易云音乐
Q:如何购买瑞鸣唱片
A:微店、官网、网易严选、网易云音乐、京东
Q:合作、投稿?
A:rhymoi166@163.com
点击以下 关键词 查看精彩内容

戳这看:琴声悠扬,传统技艺马头琴

复制链接,进入微店购买瑞鸣唱片24K限量收藏版《琴》~
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4243286046&spider_token=6dd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