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科学日报】第1439期 | 20220719 星期二

脑科学世界
7.19 脑科学日报| 炎症与阿尔茨海默病风险和睡眠障碍之间的联系


杏仁核科技服务平台
服务全球华人脑科学工作者
公众号
科 学 时 讯
1,脑部炎症与阿尔茨海默病风险和睡眠障碍之间的联系
来源:阿尔茨海默病

脑部炎症、睡眠障碍和脑电波紊乱都与阿尔茨海默病有关,但迄今为止尚未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近日,来自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和维克森林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研究了炎症是否对一种叫做快速睡眠纺锤波的特定脑波有任何影响,并将研究成果发表在Sleep 杂志上。研究发现,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与快速睡眠纺锤波的紊乱表达有关,这两种细胞会引发脑部炎症。与年龄相关的脑部炎症增加对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tau蛋白和神经元突触完整性有下游影响。这导致大脑产生快速睡眠纺锤波的能力不足,造成老年人与年龄相关的记忆障碍。这为阻止与衰老和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认知能力下降提供了一个有希望的治疗靶点。
2,冰毒成瘾者风险决策的认知机制
来源:中科院心理所
甲基苯丙胺,俗称冰毒,属苯丙胺类毒品。理解冰毒成瘾者的风险行为及这种行为背后的认知机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冰毒成瘾者的风险决策行为,从而为预防和干预冰毒成瘾行为提供依据。近日,中国科学院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李纾研究组与上海精神卫生中心教授袁逖飞、辽宁师范大学副教授张明明合作开展了冰毒成瘾者风险决策及其认知机制的研究。利用仿真气球冒险任务,发现冰毒成瘾者与健康被试在风险行为及认知建模结果上没有显著差异;冰毒成瘾者的冰毒渴求度与学习速率和风险倾向两个参数存在正相关。冰毒成瘾者可能对冰毒图片给予了较多关注,使得用于完成风险决策任务的认知资源减少。可以同时使用风险决策行为测量和认知建模的方法评估冰毒成瘾者认知功能是否恢复。该研究成果发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and Addiction上。阅读链接:冰毒成瘾者风险决策的认知机制
3,电子游戏可以增强的大脑活动和卓越的决策力?
来源:脑机接口社区

大脑激活图
根据佐治亚州立大学研究人员最近发表在Neuroimage: Reports 上的一篇研究,与非电子游戏玩家相比,经常玩电子游戏的玩家表现出卓越的感觉运动决策能力和增强的大脑关键区域的活动。玩电子游戏可能会增强感觉,感知和映射到行动的几个子过程,以提高决策能力,这些发现阐明电子游戏是如何影响大脑,以提高任务表现及其潜在影响的。
阅读链接:电子游戏可以增强的大脑活动和卓越的决策力?
4,原发性震颤, 丘脑病变后连贯的结构和功能网络变化
来源:神经新前沿
基本震颤(ET)表现为姿势性和/或运动性肢体震颤,可能是药物难治性的,需要立体定向治疗。丘脑腹侧中间核(VIM)是ET不同立体定向手术的既定目标,包括脑深部刺激(DBS)和最近的磁共振引导下的聚焦超声(MRgFUS)。近日发表在Movement Disorders 上的一篇研究对15名ET患者进行了纵向磁共振成像(MRI)研究,发现超声诱导的丘脑病变会引起DTCT内特定的功能网络变化,特别是减少ET中同侧感觉运动皮层的兴奋性输入。
5,ACS Nano:具有可控长度和基因组的噬菌体颗粒用于对胶质母细胞瘤进行成像和靶向治疗递送
来源:奇物论

M13噬菌体是一种多功能、基因可调的纳米载体,最近已被用于构建诊断和治疗平台。近日,麻省理工学院Angela M. Belcher和Fred C. Lam将p3衣壳氯毒毒素融合到“inho”环状单链DNA (cssDNA)基因包装系统中,构建了最小长度为50纳米的微型氯毒inho(CTX-inho)噬菌体颗粒,其可以靶向小鼠大脑中的颅内原位患者源性的GBM22胶质母细胞瘤。
阅读链接:ACS Nano:具有可控长度和基因组的噬菌体颗粒用于对胶质母细胞瘤进行成像和靶向治疗递送
6,Biomaterials:揭示Mo2C纳米酶缓解纤维肌痛的作用
来源:奇物论
纤维肌痛(FM)是普通大众慢性肌肉骨骼疼痛的最常见原因,目前仍缺乏先进的治疗方法和详细的生物信息。作为一种新开发的过渡金属碳化物或碳氮化合物,Mo2C纳米酶可在细胞/动物模型中表现出良好的生物活性,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近日,四川大学龚萌研究员和李涛研究员通过整合代谢组学,以在小鼠模型上研究了Mo2C纳米酶对FM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Mo2C治疗可有效增强与FM损伤相关的能量代谢生物事件,使氧化应激稳态和能量代谢向正常水平发展。Mo2C也能够消除血浆和细胞中的ROS,进而促进小鼠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功能障碍的康复。
阅读连接:Biomaterials:揭示Mo2C纳米酶缓解纤维肌痛的作用
7,早睡和更多的睡眠可以减少青少年的久坐行为,但不会影响中等到剧烈强度的运动
来源:天坛医院神经精神医学与心理科
睡眠不足在青少年中很普遍,只有不到1/3的青少年在上学日能满足临床建议的8-10小时睡眠。在一天的24小时内,睡眠和运动行为(久坐行为、轻微的体力活动[LPA]和中等强度到剧烈的体力活动[MVPA])会相互取代,当其中一个增加时,其他一个或多个就会减少。更早的就寝时间(导致更长的睡眠)是否会“窃取”宝贵的可以用来如MVPA等其他健康行为的清醒时间?近日,王春雪教授研究组发现,早睡并没有影响在MVPA上花费的时间,而是取代了大量的久坐行为。晚睡时,青少年的久坐时间增加了1.7个小时。该研究结果证实了通过早睡来增加睡眠时间不会对健康的体力活动产生不利影响,而且可能是抑制久坐活动的有效策略。
阅读链接:早睡和更多的睡眠可以减少青少年的久坐行为,但不会影响中等到剧烈强度的运动
8,经常倒班,当心中风
来源:中国科学报
近日,发表在《睡眠和昼夜节律神经生物学》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即使恢复到正常时间表,轮班工作的不利影响也可能是持久的。当我们的生物钟正常同步时,它会协调所有的生物过程在白天或晚上的正确时间发生。但如果生物钟失调,无论是轮班工作还是其他干扰,都会改变生理、生化过程和各种行为。
从昼夜节律紊乱的角度看,导致更严重中风的部分机制可能涉及大脑和肠道之间相互作用的改变。一旦中风,除了女性比男性有更严重的功能缺陷和更高的死亡率外,其预后也比对照组差得多。
阅读链接:
审校:Simon
题图:摄图网
前 文 阅 读
7.18 脑科学日报| 大脑竟然也偏心?不给饭吃的区域更容易成为疾病目标
7.17 脑科学日报| Nat Comm:哺乳动物生物钟调控新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