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alers:“看书,只看自己需要的就可以了”?

Scalers
1
知识付费圈子经常会有人说,“看书,只看自己需要的就可以了”。
这又是一个你听着很舒服,但是长远危害很大的有毒理念。
与这个理念类似的还有,“学习,学自己能学会的知识就可以了。”
2
毒害在哪里呢?在于我们过于高估自己了。
你在学习的时候,你在看书的时候,你是要吸收新的知识的。这个时候,你的预设,是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
所谓的预设就是:我现在有一个问题A,我目前思考了一个解决方案的路径b-c-d,但是我到了第d步,走不下去了,于是我到处看书,只看d这个部分怎么解决,其他的我都不看。这就是很多人说的,“只看自己需要的知识。”
你能发现这种做法的问题么?
这种做法的问题就在于,你把解决路径限死了,只在找d,但是如果你跳出来看,解决问题的思路还可以是 e-f-g。
假如e-f-g也能解决,那你在d这个地方遇到的卡点,其实就可以绕过了。
所以,我们在看书的时候,一方面要不断地找d,一方面也要不断思考,有没有其他的方案,我可以完全绕过d,同样能解决。
但是我看了很多教人读书的博主,只会强调前面一点,就是“看你需要的就可以了”,却对这个方法的适用范围,只字不提。
他们不提,那我提一下:就是如果你需要急学现用,可以这样做。但是如果要做持续积累,就不要总想着“这个我不需要”。
你怎么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你以为你的需要,是真的你的需要么?
至少你要有一根弦告诉自己,我的需要有没有可能不靠谱?我有没有可能拒绝了那些能帮助到我的机会?
3
其实在个人成长中,我们很多时候的需要,未必是真正需要的。因为我们在此刻的想法,很可能是不靠谱的。
其实生活的经验也能告诉我们,如果一个孩子小时候贪玩,不专注、不学习,很大概率以后会过得比较痛苦。那对于孩子来说,他需要的就是玩。但是对于一个普通家庭孩子来说,能学、会学有多重要,意义不用多说吧?
到了成年以后,就会有更多不靠谱的想法了。归根结底其实就是一个“心想事成”的核心:怎么不劳而获,怎么用最小的代价拿到最大的结果,怎么按照自己的预期舒服的得到任何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一系列,林林总总。
其实“心想事成”的真相是,“想”得极其谱靠,只要合理地想,都能合理地干成,于是心想事成。而很多人的痛苦与挫折,往往也来自,想法极其不合理,行动极其欠缺,所以生活极其痛苦,处处心想事不成。
而更要命的是,我们很多时候,是意识不到自己的“需要”可能是不靠谱的。
4
学习,或者读书,更像是一个把自己交出去的过程。怎么个交法?
你跟着你要看、要学、要做的,顺着对方的思路走下去,看看你有什么能发现的。而这个过程才是关键的,你认真看、仔细听、积极想,最终在你脑海里留下的闪念想法,就是一颗颗珍珠。
这个过程是非常宝贵的。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做的就是认真、有敬畏、学习吸引、思考聆听。如果你做到这些你不用担心自己的收获。
相反,如果你一上来就说,我要快速找到我需要的,我要马上有三点收获,收获在哪,快告诉我,我只看我需要的,真的很像一个猴急的嫖客。
想想你出去和好朋友聚会,你会对你的朋友说,“快说点我想要听到的,快给我今天聚会的三点收获”吗?一般正常的人,都会投入其中,享受当下,而且时间就在你的投入中,一点一点流逝,结束时,你们都很开心,意犹未尽。
其实读书也一样,你把自己投入到书中,你会获得收获的。而且收获往往来自你意想不到的地方。
5
工作中固然会有很多急学现用的地方,需要我们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然后扔掉其他不需要的。
但是在我们的生活,我们需要更多投入,才会有更多发现,毕竟,只要一个人在进步,总会收获到一些意想之外的,而这些才是重要的体验。
没有哪个家长会在婴儿出生的时候说,我要找到一种方法,快进我孩子的生命,让他用一天的时间过完别人的一生,然后直接去世吧?
生命就是一场投入的旅程,而你到底需要什么,其实是在投入中,不断找到答案的。
这需要我们躬身入局,但是我们如果趾高气昂地站在岸上指手画脚的时候,我们其实拿不到什么好东西的。
这就好像很多人上了大学以后,就开始想着考研的事情。其实他们会忘记一条路,就是既然都是高考考上来的,其实,保研之路往往在最开始是对所有人打开,然后才是在大学生每天的迷茫晃荡中才慢慢关闭的。
6
所以,认真做点什么你觉得自己现在可能未必需要但是却明白很重要的事,不功利地说,你是在最大化自己的体验,功利地说,你是在为自己的未来,留下了更多的选择,或者后手。
但是这样还是境界低了一些,更高级一点就是,持续投入,无问西东。最终会发现,到处都有东西。
来读一些你不知道有什么用的书,比如“中国思想史”。欢迎扫码报名参加,共学中国思想史,每个专题只开一次。

往期读书活动书单分享:


近期活动
0、新一期读书活动《中国人到底怎么想?——2022年“中国思想史”专题(第15期)读书活动》即将启动。
1、我的第三本新书已经上市啦,欢迎选购。《来了!<学习的学问>新书预售启动!》,想训练自己的长思考,就一定要来。
2、2022年的全年S成长会2022,参见《打破小透明——S成长会2022报名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