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医保的抗癌特需药,真有用还是噱头?

开心保网
小开前几天找电影来看,这才惊觉,曾经一度爆火的电影《我不是药神》,距离2018年6月30日上映,已经过去了整整四年。
它讲述了一个卖保健品的小老板,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成为印度仿制药「格列卫」代理商的故事。
这部电影虽然已经上映了四年,但片中一位慢粒白血病老人关于「三年吃了一套房」的哭诉,依然令很多人泪流满面,记忆犹新。
这部电影的上映,也让越来越多的人,逐渐知道了这些「天价抗癌药」。

抗癌特需药到底有多贵?
一直以来,抗癌药的价格都令人望而生畏,不知道有多少家庭,在病还没开始治疗前,就败在了高昂的药费面前。
这倒也不是空穴来风,一款抗癌药在做临床试验前,要经过大量研究来论证药物的抗癌机制是否可行。
除此之外,还要考虑研发、生产及销售带来的其它成本环节。
毫不夸张地说,获批上市的抗癌新药,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其价格也就可想而知。
或许有人会发起质疑,高昂的抗癌特需药为什么不能被纳入医保呢?
其实,国家一直在加快推进抗癌药引入的政策,关于药品价格谈判,年年都是大家关注的话题。
最近火遍全网的「一针清零癌细胞」的「CAR-T」疗法,在2021年国家医保谈判时,未能纳入医保,也让不少人失望。

毕竟,医保保而不包,过多高价特需药进入医保,意味着医保池的资金会因此而变得紧张。
作为国内首款获批的CAR-T细胞治疗药品,「阿基仑赛注射液」一经上市就受到很多人关注。
一针就能让癌细胞消失,太诱人了,但它120万元的价格,又实在高不可攀。
我们都不是日薪208万的「天选之子」,普通人想要打得起这一针,谈何容易。


为什么很多抗癌药医院买不到?
看到这里,可能大家会有疑问:就算「CAR-T细胞治疗药品」不在医保里,那么,那些在医保目录里的抗癌药,为什么在医院也买不到?
在医院买不到,就意味着医保无法报销,需要自费。
事实是,在现实情况中,即使创新药进了医院,医保也不能完全报销,甚至可能报销不了。
这可能和大家以为的「医保目录的药都能报销」有所区别,但现实就是如此。
医保报销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① 使用的药品在医保目录里:即治病所需药品须在当地医保局规定的医保用药清单中;
② 适用病症目录:不仅药品要在清单里,还限定了该药物的报销适用症。
也就是说,药品医保目录对药品有着使用限定,并不是所有的疾病使用医保目录里的药物都可以报销的。
而医院进药品规数量有很多限制,公立医院还有「药占比」的考核压力。
一个创新药想进来,就得将已有其他药品「踢出」,这直接制约了新药的入院使用。
在种种压力之下,我们很难在医院里买到这类抗癌药,只能院外自费购买。
尽管2009年「新医改」开启后,以药养医、药价虚高的顽疾正逐步清除,但要彻底解决问题,还需要假以时日。
时间就是生命,药品何时进入医院可以等,但治病等不了。

院外购药有多重要?
在了解到高额医药费用后,大家对百万医疗险的认可度越来越高,毕竟,院外的这些高额药,往往才是治疗费用的「大头」。

(点击查看大图)
但需要注意的是,院外购药责任,并不是所有百万医疗险都能报销的,很多百万医疗险不包含,或者将其设置成附加责任,在购买时可按需选择。
但小开建议,在选购百万医疗险时,一定要重点考察院外购药责任,不仅要有,而且报销比例要越高越好。
如保证续保20年的 §蓝医保长期医疗险 ,院外特药责任限额200万,0免赔,100%赔付。
可能有的小伙伴会觉得,报销100%和90%差别不大。其实不然。不要小看这10%,要知道,外购药的价格都很贵,报销比例差了10%,就会差出几千甚至上万元。
§蓝医保 的88种特定药品清单中,就有我们前文所说的天价「CAR-T」抗癌针,并且,保险公司以后还会对药品清单进行更新。
未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更多新药上市,能报销的范围也会更人性化。

(点击图片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