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文章

【走近大师系列之十三】“片纸只字皆可惜”的史树青先生

人民出版社

关注

让我们一起走近大师,品味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太多名家大师在他们的时代中熠熠生辉。

人民出版社微信公众号从6月开始陆续推出走近大师系列内容,欢迎读者朋友们和我们一起品味名家经典,感悟大师智慧。

本文作者叶言材,系叶嘉莹之侄。

因为史树青先生是姑母的大学同学,所以我称呼他为“史伯伯”,是我非常喜欢和尊敬的长辈,曾任中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是著名文物鉴定专家。史伯伯长得慈眉善目,身体胖胖的,走路慢慢的,一向待人平易,总是笑容可掬,但对于“鉴宝”却一丝不苟。

记得1974年夏秋之交的一天下午,我在我家“后街”——复兴门内大街(西长安街延伸部分)与佟麟阁路相交的路口附近,遇到了正好要去我家的史伯伯。我陪他走进我家东院墙外“小胡同”,这是一条可以从长安街直接通往察院胡同中部的小巷子,长度10米左右,宽度无法二人并行,所以俗称“小胡同”,进到察院胡同往右侧一拐,便是我家大门。正要走上我家大门台阶时,史伯伯却踟蹰不前围着地上的一张纸转起圈儿来,嘴里还不停地嘟嘟囔囔着。 

我定睛一看,原来地上是一张折叠的有些残破的纸,看上去隐约是张地图。史伯伯口中仍在不停念叨着“这是谁扔的?”“这么好的地图,怎么就扔了呢?”“这是哪一年的?”转了好几圈儿后,他慢慢地弯腰从地上捡起了那张地图,小心翼翼地打开一看,原来只是一张最新版的《北京城市交通图》而已…… 

​2006年8月,姑母带我同去史伯伯家探望他,一起前去的还有一位台湾的中年女学者。听那位女学者说:一直想去拜会史先生,据说现在史先生身体不太好,他的夫人既不允许他外出,也不允许他接听电话,更不让别人去他家看望……但姑母给史伯伯家打电话时,刚一报上姓名,史夫人就把电话交给了史伯伯。史伯伯听闻家姑母要带我们去他家,非常高兴。我们在他家时,他给我们讲述了不少他经历过的“鉴宝艰辛”。临别时还赠送了我一张他所收藏的“汉代瓦当”拓片,而且是我们去之前就已经准备好了的。 

【本文来源于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与姑母叶嘉莹》】

点击这里,购买本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