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火的猪周期到了哪一阶段?未来还能继续涨吗?

雪球
除了光伏、锂电、新能源车之外,畜牧养殖也是目前市场最关注的板块之一,原因不说其实大家也知道,就是因为股价上涨了,所以讨论的自然也就多了。
在5月份横盘了一个月之后,养殖板块从6月份开始上涨,并在7月4日当天大涨超7%,如果从5月份低点开始算的话,最高的反弹幅度超过了20%,这也是今年以来A股少数几个上涨的板块。
当然,猪肉板块之所以会上涨,主要是因为在经历了长达一年多的下跌之后,猪肉价格开始重新上涨,而且涨幅相对较大。因此,市场预期生猪养殖个股的业绩将会改善。
01
什么是猪周期?
要理解猪肉价格上涨,首先需要搞懂猪周期,这也是目前媒体讨论很火的一个话题。所为的猪周期,简单来说,就是猪肉的供给和价格存在周期性变化。
当猪肉价格上涨时,养殖户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会加大养殖规模,使得生猪供应增加。但是当猪肉供过于求时,猪肉价格就会开始下跌,此时养殖户减少养殖规模,导致供求关系发生逆转,出现猪肉供不应求的情形,猪肉价格又重新走高。
具体如下图:

从2002年以来,我国的生猪养殖行业,经历了5轮明显的猪周期,分别是2002年到2006年、2006年到2009年、2009年到2014年、2014年到2018年。从时间上来看,大概每轮猪周期持续的时间在3-4年左右。

从猪价来看,每轮猪周期的上涨阶段,猪价的涨幅一般都是在翻倍左右。不过上一轮猪周期比较特殊,因为在底部的时候,刚好遇到了非洲猪瘟,导致猪肉供给大幅的减少,导致猪肉涨幅接近3倍左右,因此也被称为超级猪周期。
02
哪些是影响猪周期的因素?
我们都知道,商品的价格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不过和其他周期商品所不同的是,猪肉的价格主要由供给决定,供给是最重要的因素,需求端相对比较平稳,变化不是很大。
因为在国内,猪肉有着超级长的食用历史,是国人主要的蛋白质来源,而且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其地位与我们日常的主食差不多,相对是比较刚需的,因此需求方面的波动是比较小的,猪价波动主要受供给一方影响。
干扰因素一:个体散户为主
不过,相对而言,生猪养殖的门槛比较低,而且也有很长的个人养殖的历史,因此主要还是以个体的散养为主,规模化养殖的程度较低。
据中国畜牧业年鉴数据,2019年生猪养殖厂户数量为2273.77万户,其中年出栏头数1-49头的小场户数量为2144.58万户,占总场户数量的 94.32%,年出栏头数小于500头的中小场户占比约为99%。

虽然最近几年,生猪养殖集中度在上升,但是仍然占比比较低。在2021年,我国生猪出栏量居前的五家企业(牧原股份、正邦科技、温氏股份、双胞胎、新希望)合计出栏9,004万头,占全国生猪总出栏量的份额为13.41%。
由于市场当中充斥了大量的散户,他们很容易受价格的影响,导致了供给上循环往复的错配,从而进而造成了猪肉价格的周期波动。
当价格大幅上涨时,中小场户会大量购买仔猪进行育肥,最终导致市场上生猪出栏量过多,从而导致生猪价格下跌。价格下跌时,中小场户逐步退出市场,从而造成供应量减少,又造成了价格上升。
干扰因素二:养殖时间长
当然,像鸡和鸭等行业,也存在大量的散户养殖,这些行业也有价格波动,但是波动的幅度和周期并不会像生猪养殖这样明显,这背后是由养殖时间长短决定的。
因为鸡和鸭的生长周期比较短,供给的增加和退出相对比较容易,是生猪养殖周期比较长。一般情况下,养殖户从补栏母猪到育仔、催肥最后生猪出栏,通常需要接近1年的时间。由于较长的养殖时间,无形之中会增加供给方面的扰动。
干扰因素三:疫情和政策干扰
除了以上两个因素会影响猪价波动外,疫情和政策也是两个很重的因素,它们往往是重要的催化剂,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周期的波动幅度。
比如说在2018年,因为非洲猪瘟的影响,导致大量的生猪被捕杀,而且养殖户没法及时补栏,使得生猪存栏量大规模的下降,导致猪肉价格快速的上涨。在2010年,猪价的底部,也同样爆发了疫情,这加大了猪价的上涨。
在2014年,当猪周期进入底部区域,由于环保禁养规定的实施,导致大量散养户退出市场,这加速了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的下降,使得2015年猪肉供给减少,带来了新一轮的价格上涨。

03
如何判断猪周期反转?
在了解了以上的基本信息后,如果想要根据猪周期进行投资的话,更重要的是做好跟踪,并通过可行的量化指标,找出行业发展的转折点。其中,猪粮比和能繁母猪是比较可靠的两大指标。
指标一:能繁母猪
正如上面所分析的那样,猪肉价格的变化,供给端的变化是主要的因素。生猪存栏量,是衡量供给的最直观指标,但是其更多的是反映当下的情形。
另外,生猪养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由于价格的波动,生猪存量也会跟着波动,对于未来价格的波动指引性并不强。
能繁母猪存栏的变化,是一轮猪周期价格变化的长期领先指标。从生猪养殖周期来看,能繁母猪主要是用来产小猪仔的,其可以影响10个月以后的生猪出栏,进而影响未来猪肉价格的变化。因此,能繁母猪存栏下降领先猪价上涨。
通俗的来说,能繁母猪存栏相当于是待开采的矿产,是能够持续的繁衍出小猪仔的,其数量的多寡影响的是未来10个月左右的生猪存栏。从过去的数据来看,其与猪肉价格的关系是负相关的,即当能繁母猪存栏数量下降,未来价格是下降的。

指标二:猪粮比
跟踪猪周期的另一个指标是猪粮比,是生猪价格和玉米价格的比值,用以衡量生猪养殖企业的盈亏状况。猪粮比越高,说明养殖企业的利润越高;反之,则表明养殖企业的利润越差。
因为,在生猪养殖过程中,除了人工费、药品防疫费、能源消耗费外,饲料成本占养猪成本的60%以上,而玉米是饲料的主要成分。因此,玉米价格会影响生猪的养殖。
当猪粮比在低位时,由于养殖的利润比较低,甚至可能亏本,因此养殖户就会减少生猪的养殖数量;但是当猪粮比处于高位数,养殖户的利润较高,所以养殖户就会增加生猪养殖数量,导致供给增加。
做了一个猪粮比和中证畜牧指数走势的对比图,对比2012年以来两张的走势来看,该指标对于畜牧养殖指数的表现有着很好的指示作用,尤其时该值在底部的时候,后期往往都有着比较好的行情,不过顶部的预测作用不明显。

一般来说,猪粮比在5的时候,预示着猪周期在底部区域,未来猪价将会持续的上涨,这会改善养猪企业的业绩,从而推动股价的上涨。从过去的历史数据来看,2013年、2014年、2018年该值到5之后,均显示养殖企业的股价处于底部,后期均有着较大的涨幅。
当前猪周期演化到哪一阶段了?
从指标上来看,目前仍然处于猪周期的底部区域,猪肉价格涨了一段时间,养殖企业已经处于盈利线以上了,就是资产负债表处于修复的阶段,猪肉价格未来应该还会进一步的上涨,行情应该还会继续上涨。
但是对于未来养殖板块的涨幅期待不要太高,尤其不能套用上一轮猪周期,因为目前没有遇到前几轮的疫情和政策的推动,去产能主要是由猪肉价格推动猪企自发进行的,这就导致产能的去化不够彻底,而且会出现反复的情形。
从能繁母猪存栏数据来看,虽然相对于去年6月而言,已经下降了较多,但是幅度上依然并不是很大,大概下降的幅度在6.29%,相对于前几轮的下降幅度是比较小的。
另外,从绝对值来看,6月能繁母猪存栏数为6277万头,这个值处于前几轮的高位附近,而且随着猪肉价格的回升,能繁母猪存栏数开始回升,这也说明养殖户开始扩大养殖规模,未来的生猪供给也会随着上升。
所以说,对于未来的养殖板块的高度不能有很高的期待,此外未来的行情不会一帆风顺,因为产能的去化并不彻底,而且随着价格的回升,养殖户还有可能加大养殖力度,这就会给未来猪价的上涨造成比较大的困扰,会反复的波动。
另外,目前中国经济还处于复苏期,宽松的货币政策是经济复苏的重要助推器,这就天然的不希望国内的物价涨太快,而猪肉价格在CPI中占有很大的权重,所以国家也不会让猪价涨太快。
当猪价上涨比较大时,发改委应该会出面干预,最近就召开了相关企业的座谈会。同时会加大猪肉储备的投放,当然这不会改变猪价上涨的趋势,只会延长周期,而且还会加大波动。
虽然,未来猪价的涨幅不会很大,但是目前依然还是处于猪周期的底部阶段,未来的行情还是值得期待的。
下期,将介绍目前畜牧养殖类的基金。
本文为信息分享,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作者:投基联盟
链接:https://xueqiu.com/3644637995/225544335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