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属唯一诉求是追究刑责,致命手术因何酿成?监控曝光更多细节

新浪新闻在场
据报道,现年47岁的汤女士公开称自己10岁女儿林沐语(小名果果),于8月6日中午在哈尔滨儿童医院做扁桃体微创手术,本以为手术会顺利结束,却突然发生肺部大出血,经12个小时的抢救,果果最终不幸去世。目前当地卫健委已介入调查。
孩子家属无法接受,只是一个很常见的扁桃体微创手术,孩子怎么就死了呢?
带着诸多疑问,汤女士及家属尝试和院方进行沟通,寻找女儿死亡的真相,但却没人能解答她的问题。随着监控视频调出,家属们发现了当事医生似乎涉及玩忽职守、撒谎以及其他不规范行医问题。
8月22日,《新浪新闻在场》从孩子母亲汤女士处获知了事件的最新进展。8月21日,针对“收受红包”一事,哈尔滨儿童医院对四名涉事医生做出内部处理,处理决定称:
“经北京儿童医院黑龙江医院江南院区党委集体讨论研究决定,根据《黑龙江省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收受“红包”处理规定》,给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高某、麻手科医生杨某免除职务,扣发绩效工资,暂停处方权及执业活动6个月,通报批评并作出书面检查,取消当年评优评职资格、取消参加有关学术委员会资格的处理;根据医院聘用岗位职责及工作要求给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苏某、麻手科医生金某扣发绩效工资,暂停处方权及执业活动3个月,取消当年上一级专业技术职称晋升资格的处理。”
一、致命手术因何酿成?监控曝光更多细节
《新浪新闻在场》从孩子母亲汤女士处了解到,事件发生后,8月14日,汤女士与丈夫前往所在地派出所报案,民警并未给汤女士开具书面回执,而是口头答复称:不予立案,医疗纠纷要先通过卫健委调查。而女儿的死因,在尸检报告结果出来之前,无人能说清。
带着诸多疑问,汤女士及家属首先尝试和院方进行沟通,希望找到孩子死亡的真相。过程却令汤女士几度情绪崩溃,在查看了手术室以及走廊的监控视频之后,她发现涉事医生对事故发生过程的描述与事实不符。8月19日,在果果去世14天之后,汤女士见到了哈尔滨儿童医院院长李某某,而汤女士提问过程中,坐在对面的李院长的表情却满是“对生命的漠视”,还做出了双手插兜、摇头晃脑、闭眼玩笔、抖腿等动作。
汤女士及家属的质疑点在于(经整理):
1、整个过程中,院方没有向家属出具任何抢救通知书、病危通知书和死亡通知书,家属到现在都不知道女儿真实的死亡时间。
2、病历造假。8月6日女儿去世之后,家属要求立即封存病历,当时病历只有63页,但是事后家属又拿到了第二份病历,增加到87页。这也是家属拿到的唯一的资料。麻醉记录单先签字后补内容。
3、女儿死亡的真实原因。主刀医生称原因是弥漫性肺泡出血或者是肺泡壁脆,我不认可。尸检过程中允许两位家属进去,肺泡出血的颜色应该是淡粉色,但我们看到实际是鲜红色,所以应该是从上而下的血,也就是从气管或者创口出来的血。(8月13日,家属为了还孩子一个公道,选择对孩子进行尸检测。根据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卫健委提供的两家鉴定中心,孩子父母选择了黑龙江省医院法医鉴定中心进行尸检。鉴定中心最长60个工作日出结果。)
4、主刀医生、主麻醉、副麻醉医生玩忽职守。这场手术的主刀医师高某,主麻醉医师杨某,副麻醉医师金某。13:40主刀医师高某通知家属手术一切顺利,稍后送到苏醒室等待苏醒就好。随后离开手术室20分钟左右,离开时高某提到“要先去量个血压,他血压148了,头晕。”
监控视频显示,本该全程检测患者生命体征的主麻醉医师杨某,给孩子用完药之后就离开了手术室,50分钟后才回来,这时孩子手指已经变色,他看了眼血氧仪才发现有问题,开始挤压氧气袋,但汤女士看见孩子胸脯已经没有什么起伏了。
在主麻醉离开期间,副麻醉医师金某并没有接替主麻醉医师的工作,而是在玩手机、做别的事情,导致没有及时发现孩子的异样,等到主麻醉医师回来后才发现。
5、主刀医生、主麻醉、副麻醉医生撒谎、企图逃避责任。第一个谎言出现在14:30左右,医生告诉家长孩子咳嗽并伴有肺部出血,并告知要送进ICU,但根据院方提供视频,孩子并未送入ICU。事后查看监控视频发现,从被打麻醉之后,女儿就一动没动过,“孩子一声都没咳嗽。”
家属认为医生第二个谎言是,事后主麻醉医师杨某称自己仅离开手术室几分钟,回来之后一直站在床尾(室内监控拍摄不到的地方)。而家属查看走廊监控发现,其实他离开足足有50分钟。
6、 无效抢救。汤女士认为,医生的玩忽职守导致连续错过两次抢救机会直接导致了女儿的死亡。一是手术过程中,主刀医生没有及时发现问题,二是两个麻醉师没有尽责检测患者生命体征。第三,他们做了无效抢救。发现异样后,两个麻醉医师反复用管子吸血、捏氧气袋(呼吸球囊),持续吸血一个小时20分钟左右,这期间没有转到ICU或者找专家会诊。
7、 女儿死亡,院方并未第一时间告知实情。汤女士称,3点时两位陌生医师赶来,其中一位查看了孩子瞳孔,并做摇头动作,家属怀疑此事女儿已经死亡。
但16:30左右,院方还要求孩子父亲签署输血单,医生说“出血太大了,要输血”。16:40左右,孩子父母进入手术室。“当时孩子脸色发黑,口中全是血。”手术室里有10多位医生在抢救,并把孩子父母送出了手术室。
16:50左右,医生告知父母去看孩子最后一眼。当母亲询问孩子情况时,医生说:“瞳孔变大了,没有多大抢救价值了。”出于一个语文老师对字眼的敏感,汤女士第一反应是“没有多大”价值是不是代表还有价值?于是要求院方继续做心肺复苏抢救。
凌晨2:18,有人劝她“别按了,孩子肋骨都快按折了”,她不听,又有人劝她“天气这么热,再按下去该臭了。”
她明白,女儿怎么都回不来了,只好喊停。

二、家属唯一诉求是对涉事人员追究刑责
果果4岁时因为扁桃体肥大打呼严重,还经常发烧。当时医生说如果等到7岁还没萎缩,就应该做扁桃体切除手术。果果7岁时刚好遇到疫情,这事就耽搁了。
今年暑假刚好有时间,汤女士便带果果去医院检查,看看还需不需要做手术。门诊医生检查之后认为,扁桃体切除手术应该做,并建议顺便把腺样体切除手术一并做了。
8月5日,果果便住进了位于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友谊路57号的哈尔滨儿童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黑龙江医院)。
第二天8月6日手术前,汤女士听说有给医生包红包的“潜规则”,便提前包了两个红包装在口袋里,看情况再决定是否给医生。据汤女士回忆,当天女儿的主刀医生有11场手术,手术前,家属们被主刀医师单独叫到办公室谈话。汤女士进去之后发现窗帘是拉上的,房间里没有摄像头,看起来像是一个“小黑屋”。医生对她强调了手术的风险和术前术后注意事项,汤女士拿出装有1000元现金的红包给了对方。
主麻醉医生也是同样的流程,他反复强调了麻醉的风险,“说的话都重复”,汤女士觉得“这还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吗”,于是拿出了另一个装有500元现金的红包,放在对方衣服兜里,然后医生对汤女士说,“你可以走了”。
汤女士对《新浪新闻在场》表示,“当时的想法,一是想把我女儿的手术时间往前提一提,二就是希望手术时医生们能多关照一下我女儿。”
8月21日,针对“收受红包”一事,哈尔滨儿童医院已经对四名涉事医生做出内部处理,处理决定称:
“经北京儿童医院黑龙江医院江南院区党委集体讨论研究决定,根据《黑龙江省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收受“红包”处理规定》,给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高某、麻手科医生杨某免除职务,扣发绩效工资,暂停处方权及执业活动6个月,通报批评并作出书面检查,取消当年评优评职资格、取消参加有关学术委员会资格的处理;根据医院聘用岗位职责及工作要求给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苏某、麻手科医生金某扣发绩效工资,暂停处方权及执业活动3个月,取消当年上一级专业技术职称晋升资格的处理。”
现在,汤女士一家唯一的诉求就是,查明女儿的死因,追究涉事医生的刑事责任,该判刑判刑,该受什么处分就受什么处分。另一方面,汤女士正在寻找有能力、有正义感的律师,等待尸检结果再考虑采取下一步行动。
三、女儿生前最后一句话是“期待手术”,家里老人还不知道噩耗
汤女士向《新浪新闻在场》介绍,自己晚婚,流产5次,直到36岁才好不容易怀上果果,当时为了保胎每天打黄体胴,打了100多针。今年10岁的果果开学就该上5年级了,在学校,果果是“学霸”,被老师称为“大弟子”,即便耽误了一周的课再去考试,她还能第一。
如今果果去世的噩耗一直没敢告诉家里两位老人,果果奶奶今年80多岁、姥姥76岁,汤女士害怕他们承受不住。
她还记得8月6 日和女儿的最后一次对话。
那天中午12:40,汤女士和丈夫即将目送女儿被推进手术室,这时女儿似乎听到了汤女士突突突的心跳声:
“妈妈你心跳这么快,是不是有点紧张?”
“是”
“妈妈你别紧张,我有点期待,我还没做过手术呢。”
没想到等来的却是女儿再也回不来的消息。
回忆到这里,汤女士泣不成声,“她活泼可爱、性格开朗,从来不矫情,跟别的小朋友磕了碰了从来不计较,所以他们都喜欢和她玩,说她性格像小男孩。她还很心疼妈妈,她要是受伤了看见我心疼,她就说‘妈妈没事儿,我不怕,我皮’,她是我心尖上的宝宝。”
“她一直想去大连,我还没领她去。她喜欢海边,我就寻思在大连海边贷款100多万买了个房子,每年夏天带她去海边玩玩沙滩,结果今年刚要去收这个房子就……她一天都没住上。”
果果同班同学的妈妈告诉《新浪新闻在场》,果果很可爱,看着很健康很阳光,同学们也都很喜欢她。放学接孩子的时候会(和汤女士)一起聊聊天,妈妈性格非常好,对孩子也很爱护,有时会带着小礼物去接果果。班级活动节日时还会分享礼物给全班同学。“我女儿有不会的题只要去问果果,果果就给她讲,会给我女儿拥抱,她俩有时候还会在操场上一起看蚂蚁。”
由于打击太大,夫妻俩在家总是魂不守舍的,互相说话也颠三倒四,但每次要和院方谈话的时候,就强迫自己的头脑清醒过来。汤女士说道,“院方曾托朋友打探我们的诉求,但我们只想要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