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文章

邱震海丨英国政坛变天,工党大胜保守党却赢得不光彩?

前主编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今天和大家聊聊英国大选的话题,英国大选已经尘埃落定,保守党出局,左派政党工党久违地重新入局,这意味着什么呢?

可以说,这是英国政坛的一次天翻地覆。2010年保守党上台,并连续执政了14年,大家都知道,2016年,在卡梅伦执政期间,英国举行了脱欧投票,但这一切都无法与这次英国的天翻地覆相提并论。

从整体上看,这是否意味着英国政治的深层结构发生了变化呢?我认为并非如此。

但从表面上看,这次英国大选似乎颠覆了近年来全球各国的普遍现象。

目前,大部分西方国家都是右翼政党上台,或者是右翼势力崛起。但英国不同,反而是左派政党开始重新崛起,尽管崛起得非常勉强。所以,不少欧洲媒体称,英国与全世界“对着干”。

那么问题来了,英国与全世界“对着干”的原因是什么?左派政党的回归意味着什么?工党政党上台后,英国的对外政策,尤其是对美、对华政策到底如何?

01

长话短说,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

英国与全世界“对着干”,其实准确来说是与整个西方世界“对着干”,我认为这纯属偶然。

英国的极右势力政党不像其他国家那样强大,因此理论上说,英国的选民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支持工党,要么支持保守党。

在以前日子比较好过的情况下,英国和其他西方国家一样,倾向于选择保守政党,即右翼较为保守的政党。其实德国、法国也是如此,尽管德国拥有社民党,但自1945年以来,大部分的执政党都是基督教民主联盟和基督教社会联盟。

坦率来讲,过去几十年的西方民主历史都是如此。只不过最近几年,西方国家选民们的基础选项越来越多,一些极右政党开始冒头,比如法国的国民联盟、德国的选择党。

而英国,虽然有极右政党,但却不像德国、法国来得那么明显,并且也没有出现像特朗普那样极右的民粹主义政治家。

所以,英国这次工党卷土重来,与其说是重新崛起,还不如说是选民对保守党的厌倦与不满,由于选民选择不多,他们的选项仍然在传统的民主政治范围内。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在两个烂苹果当中选一个。从这个意义上说,保守党确实是败了,但工党却胜得不是那么光彩。

在这次选举中,650个席位,保守党只获得了131个。而上一届,也就是2019年,保守党则取得300多个席位。

相比之下,工党在这次选举中获得了410个席位,因此无论从横向还是纵向来看,工党都取得了大胜,而保守党则遭受了惨败。

保守党败在哪里?

除了败在过去几年如走马灯般更换首相,以及效率不高等西方民主政治的通病,最主要还是败在保守党不能解决由科技革命、全球化和市场经济体制所带来的不断增长的不平等和贫富差距问题。

保守党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美国的共和党、德国的基督教民主联盟也是如此。因为这些政党都是大资本家的政党,都是雇主的政党,资本家本身就不承担着要解决社会不公的问题,这些政党是解决为社会创造财富、提高效率的问题。

而英国的工党既不能带来效率,也不能带来财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英国有一个非常强有力的极右政党,英国民众一定会选择更极端的政党。但是在没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只能回到左派的工党。

所以,保守党输,但输得心有不甘;工党胜,却胜得不够光彩。

从表面上看,英国工党此次在605个席位当中赢得了410个,保守党“大败而归”,这与1997年43岁的托尼·布莱尔带领其党派竞选的势头一样,但是它们虽然外表相同,内核却完全不同。

当时西方世界、全球化如日中天,作为当时英国工党左派政党领袖的布莱尔,提出了“第三条路。”除了富有智慧,布莱尔还极具个人魅力,这在英国新首相斯塔默身上是完全看不到的。

02

接下来,我们来讲讲工党上任之后,英国的内外政策会发生何种变化。

首先,从内部政策上来说,英国工党因为本身就是所谓的左派政党,所以它一定会更加强调社会平等、公平正义,但这个恰恰无法解决当下全球化、科技革命和市场经济相互作用所带来的不断增长的社会不公问题。

因为要解决社会不公问题,就必须更多的“摊平”,以降低效率来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但这这势必会导致经济增长率下降。

所以,在目前全球经济困难的处境下,想要解决社会的不公平问题,显然是难以达成的。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英国工党因为实施所谓的“平均主义”政策,而导致英国经济更加下行的话,那我想它的执政地位或许将岌岌可危。

其次,在对外政策上,斯塔默上任后英国工党整体对华政策如何走,将是我们要关注的重点之一。

从整体上来说,正如我五年前所说的一样,无论是美国和欧洲,还是美国内部的民主党和共和党、欧洲的左派和右翼,他们之间可能存在分歧,但在对华政策上,基本上没有本质的的差异。

对此,大家既要心知肚明,又要做好思想准备,当然后续我们还要保持缜密的思维和谨慎的观察。

特邀作者邱震海丨时政评论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