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文章

工作三年 vs 读研三年,哪个更值?

新浪热点

关注

来源:看天下

是继续考研,还是直接工作?

这几乎是每个大学生临近毕业时要面临的抉择,如同树林里分出的两条路,人们总在分岔路口徘徊不决,担心那条未选择的路,才是好的。

2024年,尽管考研报名人数下降了36万,但仍有438万考研大军,埋头苦读,想为自己搏一个“更好的未来”。与此同时,不少人对学历的价值产生了怀疑,学历正在贬值,读了研也未必能找到好工作,最终,“千军万马”中的多数,仍将被推入就业市场。

工作三年和读研三年相比,到底哪个更值?考研失败选择工作的人,开启了怎样的人生?就业市场中,还有哪些因素比学历更重要?

这一次,我们试图从数据、研究报告中找到线索。

学历和经验,哪个更重要?

点下确认报名按钮的时刻,刘雨娜发觉自己突然闯入了一场有400多万参赛者的考研长跑。

据新东方《2024中国大学生考研白皮书》计算,2022年、2023年考研的真实报录比约为5.6和5.7,这意味着每6个考生中,最终将有1人考研成功。刘雨娜最终成为了被剩下的5个人之一。

为何选择考研?刘雨娜的语气有些无奈,自己虽然在211院校就读,但同学们都觉得学历仍然不够,“身边50个人,25个人都在考研。说白了,大部分人都在盲从,我当时也很单纯地相信,本科毕业去找工作没优势,学历越高,薪资水平就会越高。”

事实果真如此吗?

从起薪角度来看,也许的确如此。学历越高,越有可能获得高薪的敲门砖。

北京大学“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课题组调研显示,2021年博士、硕士、本科、专科的月起薪算数平均值分别为14823元、10113元、5825元、3910元;中位数分别为15000元、9000元、5000元、3500元。

但如果将他人读研的三年用来积累工作经验,硕士学历的薪资优势还会存在吗?

我们对比了不同行业工作三年和读研三年的薪资,发现尽管本科毕业的起薪普遍低于硕士,但在工作了三年之后,本科生的薪资普遍超过了应届硕士毕业生。

在快消行业,工作三年后的平均月薪(10060元)比应届硕士(7350元)高出了37%,在高科技行业,有三年经验的工作者,月薪也比刚毕业的研究生高出17%。在金融、医药、服务行业,有工作经验的本科生也相对更具优势。

而在房地产、化工、制造、物流行业,读研三年毕业的应届生比本科工作三年后薪资更高,但二者相差并不大。这也许能够打破“学历越高,薪资水平就会越高”的刻板印象,读研后薪资是否会提升,更多还是要综合行业来看。

猎聘副总裁把冉指出,在多数情况下,基础岗位对于求职者的工作年限的要求相对宽容;而管理岗位则比较看重工作经验和管理经验。

她指出:“面对本科工作三年和读研三年的候选人,即便是同一岗位,也要看这个岗位是更看重科研能力、对学历有更高要求,还是更看重实战积累、对经验有更多要求。工作经验或高学历不是决定薪资的唯一因素,行业的发展情况和个人的实力非常重要。作为求职者,要多思考个人能为企业创造什么价值,并把这种价值呈现出来,提升自己的薪资议价能力。”

在哪些行业,读研更有可能找到满意的工作呢?

通过对比本科以及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工作的学生比率,我们发现世界500强企业更偏好硕士学历。这意味着,如果想要跻身更有实力的企业,读研后求职成功的几率明显高于本科毕业直接就业。

对于如今最有热度的党政机关而言,他们并没有明显的硕士学历偏好。在国内高校,前往党政机关工作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数量上并无太多显著差别。

当然,也有一些岗位,有较为硬性的学历偏好。例如医学生往往需要读完硕士,甚至博士,才能在就业市场有一席之地。另外有一些新赛道,对应届硕士生的需求在逐渐增长。猎聘大数据统计,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新能源等赛道,对应届生需求均同比增长超过100%。

把冉也提到:“有些行业科技含量比较高,比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技术等行业,学历门槛相对较高,因为它们有很多科研项目。”但对于未来而言,“很难说研究生学历对五年、十年后的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

研究生群体中

教育过度的比例最高

在熬过了数不清的夜晚学习剪辑、分析如何打造爆款后,刘雨娜意外地发现,她已经不知不觉间从月薪6000到月入过万,从青旅搬到了40平方米的单人公寓,提前实现了考研时畅想的生活。

考研失败、毕业两个月仍找不到工作的黑暗时光已经远去,刘雨娜也逐渐对学历祛魅。“我也是工作了才渐渐意识到,一些行业并没有那么高的学历门槛,学历只是加分项,它带给我的,其实是学习能力和自律性的提升,但在此之外,经验比学历更重要。”

来到公司后,她发现一些学历没自己高的同事,收入却高了不少,“因为他们有经验”,熟悉短视频运营的整套流程,这些经验,在校园里是学不到的。

21世纪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曾解释“过度教育”的概念,意味着教育过分扩张,中等、高等教育毕业生数量的快速增长,开始超过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求,导致受较高教育的劳动力从事了与学历不匹配的工作,甚至失业。教育资源也就被浪费了。

学者王广慧曾做过一项调查,发现无论是从求职者的自我评价还是雇主的评价来看,高校毕业生群体均存在过度教育状况。截至2015年,大致有三分之一的毕业生,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其实不需要接受这么高的教育。其中研究生群体认为教育过度的比例最高,本科生群体认为自己是适度教育的比例最高,而专科生群体认为教育不足的比例最高。

猎聘调研也显示,企业招聘应届生最看重三大要素:相关实习经历或社会实践、专业与岗位的直接相关性、未来的潜力和可塑性,得票率为76.38%、63.8%、52.45%。而更高的学历,得票率仅有2.76%。

刘雨娜回想起不久前和一位学姐的对话。在她的印象中,这位学姐非常优秀,曾经是学校的学生会主席,在毕业后顺利保研到北京的一所211学校。让刘雨娜吃惊的是,学姐告诉她,自己毕业后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找到的国企工作只有六七千元,在北京生活压力太大,目前已经在家待业小半年了。

研究者们指出,过度教育者对工作的满意度更低。在接受了更高学历的教育后,难免会在找工作时与他人比较,陷入自我怀疑,上了三年学,凭什么自己的收入还不如学历低的人?

(请将手机横置观看)


 

而与“过度教育”相对应的另一概念,叫做“学历贬值”。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获得更高学历,工作职位对教育水平的要求也在水涨船高。在过去,考上本科就已经是“天之骄子”,而今天,从985、211院校本科毕业似乎已经是稀松平常。

北京市教委最新预测数据显示,北京市的硕博数量,未来整体将呈现“倒挂”趋势。这也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推移,未来硕士、博士的数量可能会超过本科生,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学历的含金量也在不断下降。

为此,我们也对比了2013年和2021年的应届毕业生的起薪数据,并根据当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出不同学历的“薪资优势指数”,指数越高,证明该学历的薪资优势越明显。我们发现,虽然本科、硕士的起薪从数量上都有了成倍增加,但实际上,硕士的薪资优势指数由3.58下滑至3.45,本科的薪资优势反而从1.5上升至1.99。研究生学历在求职上已不如8年前具有优势。

不过在把冉看来,“近年来,拥有硕士学历的人才呈增多趋势,硕士不再像多年前那样稀缺,但不能简单地判定为其含金量在下降,因为学科发展、教育培养机制也在与时俱进”。 

“尽管如此,招聘主流仍以本科为主,因为本科生人数多,本科学历也足以应对很多岗位的要求。”把冉强调。

这更意味着,在面临读研与工作的选择时,应进行更理性的权衡,想清楚选择读研与工作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找到匹配志向与职业的最佳平衡点。

刘雨娜也曾经想过,如果当初考上了研,那一切又会怎样?

“可能我会因为学历的提升,根本不考虑短视频行业,由此错失了进入自己热爱领域的机会。”

那条已选择的路,也许冥冥之中,就是最好的路。(文中刘雨娜为化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