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文章

新浪蜂鸟 | 哈尔滨实探:火爆之后的信心与希望

蜂鸟

关注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新浪蜂鸟实拍)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新浪蜂鸟实拍)

作者 | 王枻坤
编辑 | 李固

​新年过后的第一个周末,G949高铁在13:55分准时启动。车厢很快恢复平静,大多数乘客选择坐在窗边,感受着首都一点点向后远去。

在始发的北京朝阳站,每节车厢大约有1/5的乘客,全程6个小时,按照计划,这列高铁将依次经停河北承德、辽宁沈阳等地,虽然终点站是佳木斯,但大多数人的目的地相同,要去看一看在这个冬天里异常火爆的哈尔滨。

在镜头的另一边,哈尔滨市文旅局的工作人员正游走在这座城市的不同景区内,确保每个环节的正常运转。新晋的网红主持人“左右哥”认真地准备演出前的采访。一位哈尔滨本地的老师则拿着手机对家乡进行着直播。中央大街上,55岁的李秀莲热情地向游客售卖着各种巧克力,希望能把这份来之不易的新工作完成好。而已经三周没有去过洗浴中心的刘畅略微有些生气,但他心里清楚:“还是希望他们(游客们)能多来哈尔滨,我可以不洗澡,但他们必须得来”。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这座东北的省会城市,正在以一种空前团结的方式,尝试通过旅游业完成一次自我的迭代。

提前10天开园的冰雪大世界

19:52,在一片暮色中G949准时进站。车厢内大家纷纷穿戴好各自的保暖装备,一些与朋友同行的乘客,会彼此认真地做最后的检查。

95%的乘客从哈尔滨站下车,车站的工作人员穿着统一的黑色棉服,为大家指引着出站的方向,并用高喊的方式提醒要带好随身物品。

一位盲人牵着导盲犬跟随在队伍中,地勤人员搀扶着他坐上电梯,直到将他转交给出租车停泊区的司机后才安心离去。

在火车站广场出口,几辆车身贴有“免费接送”的私家车和出租车停靠在一起。车主则站在车外等待着需要服务的乘客。

就连正常等活的司机,手上也挂着略微有些褶皱、陈旧的“欢迎来到哈尔滨”的红色条幅,并向每位出站的游客露出热情的微笑。

对于哈尔滨的大多数运营司机来说,20:30是一天内的另一个高峰。除了火车站外,6公里外的冰雪大世界的每天最后一场演出也在此时结束。

在冰雪大世界的主舞台,左右哥和现场的观众与直播的粉丝们做着最后的告别。这是他一天当中的第三场演出,每场1个小时。

在这段时间里,他通常会戴着雷锋帽,穿着绿地红花的东北特色棉袄、棉裤在台上跑来跑去,或带着大家合唱《歌唱祖国》,或组织大家在冰上蹦迪。

四周高高耸立的大灯,将舞台照得足球场一般明亮,浑厚的“嗨”曲响彻着周围,大家拿着气球,跟着节奏摇头或跳跃。左右哥则会关注动作最为夸张的游客,通过模仿的方式与其互动。场面笑声不断。

与左右哥互动,是观众最期待的环节之一。为了拥有这个机会,很多游客会提前半个小时站在舞台前,因为开演后“怎么挤都挤不进来”。

除了常规的“哈尔滨好不好玩”“今天吃了什么”的互动外,失物认领环节也意外成为演出爆梗的高峰时段。 

因为在蹦迪过程中,经常发生物品掉落。所以将捡到身份证、酒店房卡等物品,由工作人员递上舞台,成为了最有效的“物归原主”的方式。 

每位登台的嘉宾都会和左右哥进行一问一答形式的互动。其中笑料不断,有人会表演才艺,有人即兴与左右哥来一段相声,甚至还有人借机当众求婚……

事实上,这已经是左右哥在冰雪大世界工作的第12年。从二十六岁的小伙到奔四的大叔,冰雪大世界每年的进步,他都看在眼里。

在之前,左右哥的主业是婚礼司仪和活动主持,通常只需要面对几百人,一场的工资大概是300元左右。

一次巧合,现在的经纪人找到了左右哥,想问他能不能来冰雪大世界做主持。一开始得知要面对几千上万人的大舞台,左右哥十分发怵,主持几次后,他发现南方游客对自己的口音和语气很喜欢,这也给了他很大的自信。

左右哥还记得,他2012年的工资月薪3000元。

但疫情三年对任何行业来说都是灾难性的,包括冰雪大世界和左右哥。据他回忆,2020年他只表演了35天,2021年表演了7天,2022年一天都没有。加之网络直播和短视频的势头正旺,像左右哥和同期的草根演员们,他们需要线下游客的人气支持,没有表演就意味着没有游客、没有收入,吃饭都是一件难事。

即便如此,想放弃的念头也只是一瞬间的。“人倒霉不过三年”,是左右哥父亲最常对他说的话。转变确实就发生在今年。2024年开年,左右哥直播十天,抖音粉丝就涨了120万,1月7号到15号,又涨了100万,每天的总观看人数达到400万以上。左右哥一直前调,自己是蹭哈尔滨的热度才火起来的,他把自己比喻成冰天雪地里的一朵小雪花,巨大城市机器中的一颗螺丝钉。

事实上,冰雪大世界的火爆,与今年开园时间的提前密不可分。

冰雪大世界采取的是使用上一年度保存的10万立方米天然冰体进行前期建设,后期陆续在封江后取冰的方式开展,确保今年的开园时间比以往提前了10天。

“往年一般会保存10万立方的冰,封江之后才能取冰,今年我们则直接把25万立方的冰全部保存,用于冰雪大世界的建设,不用再等封江取冰。”

除此之外,各个施工单位也是尽最大的努力缩短工期。冰雪大世界的冰建施工期仅有半个月左右,近万名建设者为了抢进度,需要24小时连轴转,昼夜不停地工作,工程量巨大,十分辛苦。经营期仅从12月末到翌年的2月末、3月初,持续70天左右。

软件设施和服务也都在同步迭代。比如今年摩天轮和大滑梯的工作人员凌晨一点还在坚守自己的岗位,作为冰雪大世界最火爆的两个项目,排队时间都是三个小时起。

凌晨一点的哈尔滨室外温度会达到零下30至35度,工作人员只能在外面冻着、忍着,游客不走,他们就不会走。

此外冰雪大世界今年还拥有了很多志愿者,他们都来自于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等高校。

从超级冰滑梯到天空之舞,从冰雪秀场到梦想大舞台,只要游客有需要就会有志愿者的身影。哈尔滨市文旅局局长王洪新也和《新浪蜂鸟》提到,优质旅游服务是一个城市文明的具体展现,一座城拧成一股绳成为共识,哈尔滨人豪爽、大气、热情的气质得到了充分释放,本地的一些车友会免费提供了接送的服务,政府部门也招募本地或外地不回家的大学生加入志愿服务中,为城市助力。

王洪新局长称,今年冰雪大世界的开园人数已经达到历史的峰值,甚至是往年的三到四倍,之前最高的时候能达到一万多人,现在开园就有四万人,不限流的话,会达到更高,影响游客的体验感。元旦三天,哈尔滨机场的吞吐量也再创新高,这表明外来游客明显增多。

充满惊喜的中央大街 

觉得外地游客增多的还有兼职直播的徐德文。因为白天需要授课,20:00-23:00,才是他直播的时间。

在直播人群中,他自拍杆拿得最高,嗓门也最洪亮。作为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徐德文35年间从未离开过这片黑土地。听闻哈尔滨火了之后,徐德文每天都来中央大街直播,“已经来了快半个月了,家离得近,下班后就直接过来,每天得走7、8趟”,作为老师的他,现在临近放假,没那么忙,就出来宣传家乡。

直播的半个月内,徐德文的抖音粉丝涨了两三万,每天涌进直播间的人数稳定在800-1000人。这令他十分骄傲,当人数涨到两三百的时候,他就开始带大家云逛中央大街。 

中央大街全长1450米,整条街由方石铺成,形状大小如俄式小面包,精巧光亮。建筑风格以欧式和仿欧式为主,相比于商业街的定位,中央大街更像是一条罕见的建筑艺术长廊。身为教师的徐德文每天下班后都会来中央大街直播,高举自拍杆,游窜在中央大街的任意角落。 

出了中央大街,再往东南方向步行不到一公里,便能看到索菲亚大教堂,整座教堂为庭式建筑,中央一座主体建筑有个标准的大穹窿,红碑结构,巍峨宽敞。现如今的索菲亚广场已然成为低配版的《权利的游戏》取景地,广场上挤满了变装的“冰雪女王”,拿着权杖,在零下25度的气温里,摆出冷艳高傲的表情,拍摄结束后,满地找大衣。 

索菲亚教堂前的拍照游客们(新浪蜂鸟实拍)索菲亚教堂前的拍照游客们(新浪蜂鸟实拍)

黑龙江文旅推介员都波注告诉《新浪蜂鸟》今年的冬季冰雪旅游宣推方案从6月就开始提早设计,11月份就开启运行了,整个计划的时间节点都是按照大数据去分析的,将全国分为五个大区,每个区的宣推方案都不一样,需要进行个性化、针对性地输出。“所有的想法都来自于留言区,老百姓想要啥,我们就安排啥”,到最后市民和景区直接就给游客们安排了,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

都波表示,索菲亚大教堂升起月亮、松花江上飘起热气球,都是政府听劝的成果。

在中央大街的的拱门前,挤满了打卡拍照和录制转场视频的游客们,随处可见的自拍杆、相机、手机,高高举过头顶。在这里,人人都是主播,有一言不合就开始给直播间的家人们跳科目三的;也有扯着嗓门高喊“欢迎大家来尔滨”的;更多的还是和家人连线,一起云旅游。

徐德文每天的直播内容都差不多,给粉丝们讲哈尔滨和中央大街的历史,带大家看中央大街的景观变化,幸运的还能看到一些少数民族和珍稀动物等。

鄂伦春族和赫哲族的队伍庞大,四周都是自拍杆和手机,游客们围得水泄不通,寸步难行。徐德文为了直播间的流量,硬挤了进去,拍照、录视频、向直播间的朋友们打招呼,几个动作一气呵成,结束后,徐德文又去寻找下一个流量点。

手机直播就像是一个任意的窗口,连接着中央大街和世界各地,徐德文乐在其中。

通过徐德文的直播间,大家似乎能看到更多。道路两旁的树上挂满了小彩灯,到了晚上流光溢彩,街区更显通透。许多店铺的大门上都贴有心形的温馨提示“温暖小屋——如果您感到寒冷,欢迎进屋取暖”,屋内还有免费的热茶随意饮用,保温桶的容量差不多有5L,下面有方便接水的开关,一旁是干净的一次性纸杯。店铺门口是密度极高的“我在哈尔滨这旮瘩贼想你”路牌,在旁边就是随处可见的打卡大雪人。

一些店铺让游客们自取免费的热茶也是效仿政府和自觉的表现,今年政府在许多景点都盖了一些温暖小屋,供游客免费取暖。比如冰雪大世界每年都在关注旗舰和明星产品的打造,会在小屋门口处铺了一张10米长的红色地毯,谨防游客滑倒,内部还会摆放一些哈尔滨的周边文创,以供取暖游客挑选。明年6月份还会建成占地2万平米的四季馆,可以实现在夏天也能看到室内冰雕。

许多一身花棉袄的哈尔滨本地人,化身为“小土豆”专用向导,胸前挂着印有小程序二维码的牌子,义务接受游客们的询问。旅游的大妈们随时翩翩起舞,跟随音乐律动。马迭尔冷饮厅前面还有两三位维持秩序的员工,一个用喇叭告诉游客有序排队,一个亲自下场指导游客们怎么拍冰棍最好看,还有一个则是专门找帅哥美女拿着马迭尔合照,为产品代言。

每一家秋林·里道斯的红肠店都挤满了人,有试吃的游客、讲解的主播、还有一部分是进来暖身子的。制作糖葫芦的小工更是一刻也不敢停歇,左手掂着大勺炒糖稀,右手拿着串好的糖葫芦准备入锅,嘴上还不忘提高嗓门喊着“现做的糖葫芦啊!”,小工基本上是五秒一个糖葫芦,裹满糖稀后,等待冷却,再摆盘等待售卖。店里的糖葫芦会比街边摊的略贵,均价在15-25元左右。 

中央大街俨然变成了流量富矿,主播们在这里挖掘人气,生意人来这里琢磨选址,市民们在这里倾囊相助。一些哈尔滨蒸腾的流量故事在这片黑土地上正在发生着。

生意火爆的红专街早餐店

晚上11:00的中央大街,游客在散去,街道开始变得冷清,徐德文开车回家。一个小时后,几百米之外的红专街早市,摊主们开始一天的辛劳。

站在中央大街主干道往西南方向走7分钟,便能看到一栋欧式建筑,通体雪白,朱红色的大门和窗框分外扎眼,哥特式的圆弧形窗户嵌在墙体,屋内的灯光透过蓝色的玻璃,折射出上面的图案,从远处看非常洋气。

欧式建筑的背后则是哈尔滨最具烟火气息和网红属性的早市——红专街早市。刘刚一家三口在这条早市经营一家小铺,主营豆浆、油条、豆腐脑、福鼎肉片等一些常见的早餐小吃。刘刚来自哈尔滨周边的一个县城,2019年来到红专街从事早点生意,此前做服装加工,后来被淘宝电商打败。

“这栋建筑是犹太老会堂,也是个音乐厅,属于犹太人的遗址。”刘刚说道。他刚来的时候就注意到这栋建筑,和红专街相比十分违和。

凌晨12:00,刘刚起床,最晚也不能超过一点,洗把脸,开始摊位的布置。刘刚的摊位长4.5米,宽6米,需要撑起两把4米乘3米的大伞,花费将近两个小时,伞十分沉重,需要四五个人一起支撑,找到标记点后再用胶带把相邻的伞杆粘起来,要缠好几圈,才能稳固。

哈尔滨的清晨是一天中最冷的时候,最低能达到零下28度,为了保暖,四周还要围起透明的塑料布,又是一项很费力的工程。伞和塑料布搭建起来后,就开始往里面摆放桌椅,空间有限,只够放得下几张小桌和十几把椅子,每天来店里吃饭的顾客能有几百人。剩余的地方就是他们的露天厨房。刘刚需要输送水管,还要拉电线、架灯,等着把锅、煤气罐、厨具调料、和所需要的食材都搬出来后,时间差不多就到了凌晨四点。

而后,刘刚还要回屋里磨豆浆,需要一个多小时。小时工也差不多要来了,刘刚要雇4-5名小工,每人各司其职,有人专门炸油条、有人做豆腐脑、有人收拾桌子,每人每天20元一小时的工资,基本早上四点到五点半之间来,都住在附近。刘刚则专门负责福鼎肉片(福建的一种小吃)的制作,妻子主要擀面和摊位的卫生。

凌晨5:30就开始有顾客了,6:00第一班地铁开始运行,人逐渐多了起来。客流高峰是在七点到八点半之间,尤其元旦三天,完全可以用摩肩接踵来形容。以前工作日的早市截止时间是八点,休息日是九点,现在火了之后,工作日早上延到了九点,休息日能到十点。不能再晚了,这条街是要走车的,再晚会对交通造成不便,这也是交通部门和各方共同协调的结果。

早上八点的红专街早市(新浪蜂鸟实拍)早上八点的红专街早市(新浪蜂鸟实拍)

刘刚一家这样昼伏夜出的生活持续了将近两个月,以往冬天太冷,吃早点的人也没有那么多,大家都是出一个月摊,休一个月,或者等到十五之后暖和了再出。这次哈尔滨火了之后,大家都卷起来了,140米的核心早市街,每天都有八九十家主食店铺,火之前只有二十家,还有一些日常用品店和服装店,现在都转型做主食了,竞争激烈。还有现制的哈尔滨网红奶茶,早市刚出摊的时候,就有位老婆婆拿着自家的奶茶,包装是网红ins风,站在街道中央卖力吆喝,“这往年可哪有啊!”刘刚感慨。

蛋堡作为一种早点,类似于鸡蛋汉堡,先将面糊烙成饼,再往饼里加鸡蛋和肉馅,出锅后撒点辣椒面,4元一个,之前整条红专街只有三四家卖蛋堡的,火了之后,能有二十多家。刘刚旁边的大叔原来是卖雨伞等日用品的,现在主营蛋堡,自己悍的机器,学来的手艺,调试多次的肉面比例,大叔很快就上手了,每天早上和旁边的蛋堡大妈竞相吆喝着。

只有尽快转型才能握住这波流量,刘刚说,周围有几家卖水果的都开始卖上了冰糖葫芦,卖衣服的也开始卖上巧克力了,卖菜的也支起了1.5米宽的早餐店,卖日用品的开始进货红肠了,90%都是早餐店,大家都想抢这波流量,从中分杯羹。

最赚钱的主食店,还是红专街的明星店铺——尹胖子油炸糕。刘刚表示,红专街早市就是因为尹胖子油炸糕才火的,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一位大爷经营着。保守估计,尹胖子油炸糕每天能卖出一万个,1.8元一块,从六点到九点半,3.5个小时,12600秒,差不多1-2秒钟就能卖出去一块。每天的长队是必然的,15-20分钟能排到。 

最近红专街又多了一家尹胖子油炸糕,一位岁数大些的女人经营者,1.5元一个,刘刚称不知道是不是一家的,也不知道两家什么关系,但红专街的老住户还是能吃出两者的差别,大爷的油炸糕最正宗,放凉后也依旧好吃,大娘的遇冷后外皮更硬,口感不好。

收入上的变化是刘刚坚持每天出摊的动力。刘刚称今年能有二十多万的净利润,翻了将近四五倍。这次是“百年不遇的好商机”,多少有些措手不及。往年过冬休息的两个月只能吃老本,摊位费一年两万、仓库一年两万、租房一年一万,固定成本一年五万。爆火之前,一天的纯利润大约在200元-400元之间,有时赶上疫情会更少,扣除五万的固定成本,纯赚的只有五六万,而现在每天的纯利润能达到700元-1000元。

刘刚每天都很累,但最近这一个月虽然累但很充实,可能是赚到钱带来的底气。之前给女儿买的类似乐高的积木玩具,形状是一座大城堡。说一起拼,但每次都只想睡觉,最近几天每天拼点,没想到很快就拼完了,放进书柜里,女儿说,她以后也要挣许多钱住进大城堡里。

把澡堂让给游客

刘刚的生意是从2023年底那几天开始红火的,客流量是以往的两三倍,刘刚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以往忙一个小时后,肯定会有抽烟的时间,和几个邻居哥们聊聊天,每天出摊的时间能抽三分之一包。但年底过后,尤其是元旦那三天,五点到九点,四个小时屁股没沾过板凳,双手一直在煮福鼎肉片的蒸汽中泡着。元旦前新买的一盒烟,元旦过后就抽了两根。

哈尔滨火了之后,刘刚每天都放着音乐准备食材,这个地段在冬天能有这么好的生意,在冬天遭点罪也值,这对刘刚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不然以往就是夏天赚钱,冬天猫冬,现在冬夏都有钱赚,自己开心又满意。

沉浸在快乐之中,也会有一丝担忧。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与《新浪蜂鸟》见面当天,刘刚和妻子刚开完市场监督局的会议,意思就是要让每一位摊主保障食品安全,确保摊位干净卫生。刘刚表示,今天质检部门来抽检的食用油,取样带回去化验,查看添加剂和致癌物含量。前段时间检查的是秤,查验合格后会贴上“已检”的标签,不合格的店铺会停业整顿,处罚力度很是严格。 

泼天的流量考验着每一位经营者,带来红利的同时,也在规范店主们的日常习惯。刘刚现在十分注重自己的小习惯小动作,以前的顾客都是街坊邻居,有点小毛病改掉就好,现在的顾客来自全国各地,一旦有扣耳朵、抠鼻子的小动作,或者把人家吃坏肚子了,发到网上,影响是十分严重的,“现在舆论的威力太大了,一定要小心再小心”。

小动作不能有,服务上也要比平常更勤快。桌子上洒的汤汤水水要及时擦干净,不然会结冰,影响游客用餐体验。“哈尔滨对待外地游客就是一个‘宠’,放在手里怕压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客人和店主发生口角,不管谁的错,都是店主的错。”

变化之下,刘刚既开心又谨慎,开心有不错的收入,也会对自己的习惯感到担忧,小心翼翼地做事,生怕给哈尔滨带来麻烦。刘刚现在能做的就是保证食材的安全,确保经手的食品没有问题,做好自己的招牌,不糊弄,就是在为哈尔滨争气了。 

哈尔滨市民都在自发地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尽力维护这来之不易的关注。红专街早市的两头都会有免费接送游客的爱心专车,只要游客招手,就能去往哈尔滨的任何地方。 

政府也对哈尔滨的交通做出了补贴,王洪新局长表示,我们在很多景点处都设立了免费的接驳车,比如晚上六七点,冰雪大世界的游客想去往中央大街、索菲亚、巴洛克等景区,都是有专门的接驳车接送的。  

临近9:30,城管和志愿者开始频繁地在红专街巡视,边走边大喊,“快收摊了啊,抓紧抓紧”,摊主们依旧卖力吆喝着,抓紧最后的黄金几秒,多卖几单。红专街早市的生意接近尾声,中央大街的小商贩们开始了新的征程。 

上午10:30,中央大街的三号地铁口,出站便能看到十多家街边摊,他们以车为单位,一辆三轮车就是一门生意。 

李秀莲便是其中一员,今年52岁,一米五的个头,要拉动四五十公斤的三轮车,每天往返于中央大街和住处,将近四五十公里。李秀莲刚来地铁口两三天,听说这边人多,就抱着试试的心态卖几天。原本是在家带孩子,听说哈尔滨火了,就去人才市场找活干,趁着机会卖点东西,能赚点是点。 

很快,李秀莲找到了一个卖巧克力的工作,杏仁的、榛子的、俄罗斯的、意大利的、白巧、黑巧等应有尽有。老板把车和货包给李秀莲,每天100元的日薪,不与营业额挂钩,卖多少都只能拿100元。但按月结的工资始终让李秀莲心里不安,“钱没拿到手,就不放心”,李秀莲最近在考虑还要不要继续。 

为了这份工作,李秀莲还花费四五十在拼多多上买入了一套御寒装备,有棉袄、护膝、帽子等。李秀莲卖货没有很卖力地吆喝,只是顾客询问价格时会热情地介绍一番,买不买并不强求。 

“火了之后挺好的,最起码需要的岗位增多了,自己有活干”。李秀莲表示很知足,虽说赚得不多,但总比没有强。唯一不安的就是害怕被驱逐,李秀莲也比较佛系,只要管理部门一来,他们就跑,有的过会还会回来,李秀莲就直接回家了。不然被抓住三轮车扣下,既要罚钱又得赔老板车钱,犯不上。 

李秀莲对哈尔滨爆火的感受有些复杂,她希望能一直火下去,看见自己的城市终于受到关注,喜悦溢于言表,这样也可以给像她这种没文化的女人更多工作机会。但又别太火,太火后整顿市容市貌,自己和这些小商贩们需要时刻注意管理部门的动向,随时做好“逃跑”的准备,提心吊胆,心脏有些承受不了。

到了下午14:00,网约车司机郭彤开始忙碌。他是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主业在杭州开滴滴。身为东北人,实在受不了杭州的冬天,每年十一假期,郭彤都会趁着免过路费的机会,一路从杭州开回哈尔滨。 

十月到一月初这三个月时间里,郭彤只在松北区拉活,因为学校多,大学生多,天气又冷,出行都打车,订单接不过来,每天能挣小一千元。大学生放假之后,订单减少很多,自己也没有很拼命地出车,每天简单赚二三百元,就早早收车了。也有一部分原因是自己的车挂的是浙江车牌,不敢在哈尔滨市区过度招摇,现在查双证较严,郭彤也怕被抓。 

得知哈尔滨火出圈后,郭彤又从冬眠的被窝里出来了,每天睡到自然醒,吃完饭就到下午两三点,开始接单出车,状态好就跑15个小时,直到第二天早上五六点回家睡觉,状态不好就跑12个小时。每天赚到奖励金就收工,收入能有600-700元左右,和杭州赚得一样多。

“以往的哈尔滨这个时候只能赚三四百,今年是真火了,回来得正好。”郭彤感慨道,但过完年后,还是要回到杭州,毕竟是大城市,每天的收入很稳定,哈尔滨的流量来得迅猛,但不知道会维持多久。 

同样是开滴滴的李大爷便没有那么幸运了,虽说客流量多了,但完全跑不起来,人都扎到中央大街、索菲亚、冰雪大世界上了。接客要花20分钟,送客又要20分钟,借下一趟乘客还要20分钟,时间都耽误在路上了,根本跑不起来,一天还是只能赚300-400元,和之前没什么差别。 

对哈尔滨爆火又爱又怨的体现不止在小商贩和网约车司机身上,普通市民亦是如此。 

哈尔滨的洗浴中心对于南方游客来说似乎也已经成为了景点,陌生人在一起洗澡,大家坦诚相见,对南方人来说,是一种全新体验。

每周日下午四五点,从事媒体工作的刘畅都要带着孩子去一次洗浴中心,搓搓背、做个浴。哈尔滨火了之后,家附近最不起眼的小洗浴中心都要开始排队叫号了。稍微大一点的洗浴中心,把搓澡师傅的排班从“一班制”改为“早晚班”。 

搓澡搓到后半夜是常事,中央大街的马迭尔商务会馆的经理向《新浪蜂鸟》表示,哈尔滨火爆之后,客流量较以往能增加二分之一,以前每天500-600人,现在能有900-1000人,元旦三天能突破千人,搓澡都要等两三个小时才能排上。

刘畅已经三周没去过洗浴中心享受了,有些不太适应,改变了一些生活习惯。但又表示“还是希望他们(游客们)能多来哈尔滨的,我可以不洗澡,但他们得来”。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冰雪

成为吸金石的哈尔滨,有人开心自豪,又谨慎克制,有人发掘商机,有人按部就班,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和情感来诠释哈尔滨的千人千面。 

哈尔滨火出圈后,善意是来自四面八方的。不少外地的老乡都会找到都波,问自己手里有些资源,能不能帮上哈尔滨。吉林一个做人参的协会,想给黑龙江捐10万只人参,供游客们暖身和滋补。都波说,不管这个资源到最后有没有用上,我能建立一个普通市民和政府、和游客对话的平台,就很有意义。

都波自从哈尔滨火了之后,突然变得很容易哭,看着粉丝给自己的留言,看着那些从东北、从黑龙江、从哈尔滨走出去年轻人,他们身上的那份真诚和慷慨,都会变成一阵心酸涌上心头。

在这场流量保卫战中,徐德文通过直播获得了关注与荣光;刘刚则是获取了实打实的钞票;李秀莲在万般纠结中得到了机会;郭彤似乎发现了在家也能赚钱的契机;刘畅开始学着在家自己搓澡;左右哥找到了自身的新价值;都波在一次又一次的临危受命中不断成长;王洪新局长则是要肩负更大更艰巨的挑战。

夜晚之后必将是新一天的开始。每个城市如此,每个人也如此。但对于哈尔滨这座东北的省会城市来说,这个冬天的每一个清晨,都显得格外的新奇和珍贵。

在过去一个又一个漫长的冬季里,他们或选择离去,或在沉默中坚守。当航班降落,列车抵达,当全国的人民被这座城市所吸引,他们似乎也看了新的光亮,走进了阳光中,以一种看似笨拙的方式,拥抱着,也被温暖着。


​​关注蜂鸟微信: fengniaosina

新闻线索/转载/读者群请添加小助理

​“蜂鸟sina”(id:hummingbird2024)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