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文章

被批立刻改,全国找不出第二个比它听劝的旅游城市了

互联网潜水员

关注

来源: Vista看天下

眼看网红城市的风吹了一年多,各地文旅部门招揽游客的“花招”又更新换代了。

最近最流行的套路是“听劝”。

去年文旅局长们纷纷把自己打扮成当地的“旅游吉祥物”,在镜头前换装跳舞以吸引游客的注意力;

如今又变成了24小时on call、在线征求游客意见的真人信箱。

前有河南文旅一天发19条短视频宣传,后有沈阳局长6G冲浪深夜回复游客疑问;

小红书@胡铁迷

有人调侃如今还能爆火的网红城市,已经从“天降紫微星”的1.0模式,进入了“养成系”的2.0模式。

在愈演愈烈的旅游热中,更多地方文旅似乎已经想明白了——

与其等着泼天富贵突然降临,倒不如主动伸手“抢”的好。

01

各地文旅集体“听劝”,纷纷抢这泼天富贵

不瞒各位,最近这波各地文旅的“听劝潮”,让我这个普普通通的打工人头一次体会到了什么叫做“顾客是上帝”。

借用网友一句话:“对我这么殷勤,是不是盯上了我那5天年假、3000月薪?”

吉林省文旅的小红书账号“悠游吉林”被网友吐槽名字不像个正经官方号,连夜加了“吉林省文旅”的后缀。

而牡丹江文旅硬生生把一个官方账号做成了“滑跪号”,每天的日常都是——

“厕所太少?打车太难?我改,我立刻就改!”

牡丹江市的横道河子,今年冬天因为雪景和特色建筑突然出圈。

有人回忆自己前年去横道河子的时候,整个站只有他一个乘客。而如今蜂拥而来的人流,让突然“来活儿”的车站工作人员都蒙了。

网友@到点下班 记录横道河子车站的游客。

前几天我们采访了牡丹江市文广旅局的局长鄂艳娟,鄂局长提到现在横道河子平均每天都会接待至少2000名游客。

鄂艳娟局长在小红书账号上宣传牡丹江旅游。@牡丹江市文广旅局

作为参考——横道河子镇在2018年统计的户籍人口,也才只有1.4万人而已。

随着游客涌入,网上很快就开始出现各种抱怨。

去年12月份牡丹江文旅在小红书上开了账号,结果评论区和私信直接变成了游客的“吐槽树洞”。

有人抱怨露天旱厕卫生条件太差,而室内的公共厕所全都没开门,自己为了能用店家的厕所,前后在咖啡店买了三杯咖啡;

有人批评出租车司机不打表、要高价还动不动就拒载。

按照惯常的走向,接下来大概就是网友抱怨升级、景点口碑翻车。

但还没等受了委屈的游客发起脾气,他们就已经被当地文旅的好态度“整服了”。

“被批评它是真改啊,那啥,我的话是不是说太重了?”

前几天我刷到一位网友发帖说想去横道河子,但是担心没地方上厕所,问是不是最好在车上解决好。

结果底下有人回复:“现在镇上的商店、机关单位卫生间基本都开放了,几百米一个厕所不成问题。”

@狗不理包子

在采访中鄂局长也提到,当地没办法短时间内建造出足够承载游客需求的公厕,干脆采取了“曲线救国”的策略。

“先是把政府部门和公共场所的卫生间都免费开放,另外还呼吁横道小镇的商家业户向游客开放厕所。”

事实上,最近围观横道河子如何”听劝“,已经成了很多网友的一大乐趣。

比如前一天在评论区看到有人痛骂出租车等不到,第二天就发现了当地派出了免费接驳巴士。

@日为口腹谋

根据鄂局长的介绍,横道河子的出租车总共不过十几台。于是他们不仅提供了巴士“应急”,后来还从隔壁海林市调来了出租车补充运力。

最近进展是在官方小红书账号上公示了线路价格表,防止司机们要高价。

@牡丹江市文广旅局

很多人来横道河子玩都是当天往返,不得不拉着行李箱到处逛景点。

文旅局就跟当地的民宿和商店,谈下了免费寄存服务。

看游客抱怨镇子里的住宿太过紧俏,赶紧建议他们可以去市区里住。

还跟市内不同价位的酒店谈了合作,只要外地游客给牡丹江文旅的小红书账号留言,就能在洗浴中心、宾馆获得折扣。

鄂艳娟局长说除了工作之余,现在她自己也习惯空闲时间在手机上刷笔记、看评论。

相比于传统的意见收集渠道,她感受到的是一种崭新的模式:“这些评价不仅很直接、很即时,而且是像聊天一样有来有回的。”

她谈起牡丹江文旅的官方账号刚刚在小红书上做起来时,曾经收到过一个网友的私信。

对方说自己之前来旅游特别喜欢横道河子,还给他们写了一个详细的“推广计划”,希望他们顺势把牡丹江其他的景点也推广出去。

“能够看得出他非常用心,我们看的时候也很感动。”

文旅局卷,网友更卷。

而后来的一系列的“听劝”行为,不仅是被网友们的真诚打动,更是为了留住这份从网上燃起、正在逐渐输送到现实中的热度。

“网友提意见,我们改正后得到认可。”

“大家在正向评价的时候又会间接扩大我们的正面影响,也渐渐为横道河子带来更多的客流。”

02

“官方100篇宣传文章,不及游客的一张照片”

如今旅游城市们的“听劝式宣发”,看似只是一种表面的玩梗互动。

但也恰恰是因为文旅部门意识到——这年头能赢下网友的口碑,才算真正把“泼天富贵”揣进了兜里。

在跟鄂局长交谈的过程中,最令我惊讶的一个信息是横道河子在这波出圈之前,真正的旅游旺季其实在夏季。

当地文旅主推的景点,一个是东北虎林园,另一个是当初为电影《林海雪原》搭建的威虎山影视城,游客多来自省内。

当地文旅部门也一直想发展四季旅游,但效果始终不温不火。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横道河子这波能火成这样,的确是靠着网友、社交平台的推动。

最早是在去年10月,小红书上一组“冬日恋歌”主题的复古照片,让它成为了“冬季出片打卡地”。

后来平台找到牡丹江文旅部门合作,推了“去东北,看一场童话里的雪”的话题,当天横道河子词条直接冲上了热搜榜单。

鄂局长后来也反思过之前的传统旅游宣发思路。“总想着怎么包装出新东西,却忽略掉了我们本来就有的东西。”

“反而是年轻游客们帮助发掘了很多当地自身已经存在的旅游资源,但我们从前总觉得那不是最核心的资源。”

现下横道河子在网上最火的“打卡机位”“互动项目”,很多都是被小红书网友们发现、推荐出去的。

@Ms。没头脑 And Mr。不高兴@壹只老谢

比如老火车站爆火成了很多人的“必去景点”,一开始就让鄂局长感到有点疑惑。

“本来我们都觉得现在建了新的火车站,老火车站就没有什么使用价值了,没想到能变成景观。”

结果发现在小红书网友们的打卡照里,无论是俄式风格的候车室,还是映着雪景的铁路,都变成了充满视觉冲击力的“大片”。

@Arter阿尔泰医插@张秋秋不吃啦

而随着老火车站成了个固定景点,周围的餐厅、纪念品店、土特产店等业态也逐渐丰富。

“原本那边的大部分商家在冬季都是关停的,但因为今年有这么多游客,大家都恢复了营业的状态。”

一个事实是,像横道河子这样的小众旅游地,在“争夺”游客方面原本存在天然的劣势。

论推广力度拼不过财大气粗的大城市,论景点数量也无法跟传统旅游地硬刚。

反而是在社交平台上才拥有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小红书上的横道河子,不仅平均每天都会被网友挖出几个新的“打卡点”,更重要的是拥有了无法取代、没有平替的气质。

这种气质一方面来自一篇篇笔记、一张张好看照片共同营造出的“氛围感”。

“我们写100篇文章,效果都比不上游客亲身体验后发的一张图。”

牡丹江文旅前些天还在小红书发起了“征集游客返图”的活动——有人拍出白雪小镇的童话感,有人拍出热乎乎的人间烟火气。

评论区很多人一秒动心:“原本还在纠结旅游地,看完这张图就决定去横道河子了。”

而另一方面,这种独特气质也体现为真诚的态度。

真诚不只来自“从善如流”的当地文旅,也来自每个热心推荐好看景点、好吃饭店的游客、当地人。

鄂局长提到自己的一个观察:年轻人倾向于在短视频平台分享旅途精彩瞬间,在小红书上分享旅游攻略。

“身边年轻人出去旅游之前都会在小红书上搜索,也很喜欢在这里咨询他人意见、分享自己的经验。”

在横道河子的相关笔记中也可以看到,大家对住宿、交通、饭店有什么疑问,都会大大方方问、热情洋溢地答。

当地人在小红书上的答疑贴。

哪家店便宜又好吃,哪家店去晚了排不上队……看似都是细节,却又是会直接影响到出门在外体验的细节。

用鄂局长的话说:“去过的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提供了更真实更接地气的旅游攻略,而这本身也可能成为我们当地旅游非常好的资源。”

03

小众旅游地,如何逃出“短期爆火”的陷阱?

跟每个网红城市一样,横道河子爆火之后网友们都在担心一个问题——

当网络带来的流量慢慢退去,这个小镇又该如何留住、甚至吸引更多游客?

我拿这个问题问鄂艳娟局长,却得到了一个很自信的回答:

“横道河子旅游本身就已经走到了这个阶段,它的热度我觉得只能是逐步逐年升高。”

她会这样说,一方面是对于当地旅游资源本身的自信。另一方面,也是对通过小红书推广小众旅游这个模式的信任。

鄂局长把小红书比作一个“大引擎”:“其他的平台都是看你火了才会推你,是锦上添花的,而小红书做的是‘培育’的功夫。”

“一边给你拉到流量,另一边给你提供很多发展的思路。”

牡丹江文旅最早在小红书上开号的时候,主要还只是发一些美图以及景点优惠介绍。

后来小红书平台的人主动联系他们,设计了几款有当地景观特色的冰箱贴,在几个地点免费发放。

@牡丹江市文广旅局 收集的网友晒图

这招正戳中了当下年轻游客的“收集欲望”,大家纷纷晒出自己领到的冰箱贴,很多人看到之后动心也要去领。

这一波下来,无论是横道河子还是牡丹江文旅,在平台上都拥有了更大的声量。

再加上后来的网友自发分享、热度冲上热搜榜、“听劝”式文旅获得好评……

当地很多文旅工作人员都说,自己最近能切实感觉到横道河子真的火了。

“尤其是身边年轻的小朋友,跟我提牡丹江的时候可能都不提雪乡,而是说想去横道。”

而考虑到当地旅游的长远发展,鄂艳娟局长也格外珍惜小红书在年轻群体中的影响力。

她提到老年人上网能力稍弱,如今家庭出游往往是年轻人定攻略。

“而他们第一件事往往就是要到小红书上查一下,哪些是必去的、必玩的、必体验的。”

“我们希望能通过年轻群体的影响力,让中年人、老年人也到这里来玩。”

接下来,牡丹江文旅部门打算继续完善横道河子的旅游资源、服务设施。

“每天两千游客肯定不是最终目标,我们希望某天能达到过万甚至几万的承载量,那时候才能说是真的火了。”

同时,也计划借助这个“爆款旅游产品”,把牡丹江全市的旅游资源、口碑都打出点名堂。

如果说社交平台改变了当代生活中的很多事,那么旅游一定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件。

就像小红书上的的一篇篇笔记、一张张照片,让远隔千里的网友能够彼此分享对同一座城市的美好印象;

也能让原本默默无闻的小众旅游地,走出自己的一条发展路径。

永远都会有新的“网红城市”出现,但每个在横道河子感受过美好的游客,大概都希望这个小镇能远离“只火一阵”的结局。

也希望更多小众旅游地,在网友们真诚友好的氛围中,在当地文旅对游客需求的倾听中,成为真正的、让人去一次就忘不了的“梦想之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