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路痴的困惑:方向感差还有救吗?

新浪非遗
来源:生命时报
路痴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永远分不清东南西北
🤣在商场去趟厕所都会迷路
😉描述位置:我在一朵云彩下面
😅同一条路,不同时间、方向走,是不一样的感觉
😫最常听到:您已偏离路线,正在重新为您规划路线……
在一座城市生活久了,理应很熟悉城市的每条街道。然而,有些人即便在生活多年的地方也经常找不到方向。
这类经常记不住路、分不清方向的人我们习惯称之为“路痴”。为什么有的人方向感这么差?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总结路痴形成的原因,并告诉你出门时如何“自救”。
受访专家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赖巧珍
路痴是怎么形成的
英国伦敦大学的认知科学家曾做过一个研究,发现人的大脑里有三种“导航细胞”:方向辨识细胞、空间辨识细胞和定位细胞。
- 方向辨识细胞如同指南针,负责指挥前进的方向;
- 空间辨识细胞负责记忆某个地方的周围环境;
定位细胞如同经纬仪,负责确定所处环境的具体位置及距离某个地点的远近。
当我们来到一个新环境时,三种细胞会被同时激发,把各自获得的信息整合在一起,大脑因此形成一幅虚拟的地图。再次回到原地时,我们便会使用这个地图来判断方位。
而路痴的产生,有可能是因为这三类细胞未被充分激活,导致信息缺失,无法生成有效地图,再次回忆时就难以辨别道路。

这种情况可能是天生的,本身大脑就对环境要素不敏感,但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平时不留心、不记忆,习惯依赖他人或导航造成的。
关于方向感你不知道的事
什么样的人方向感可能更好?路痴和性别有关吗?几个疑问为你一次说清。
男性路痴不一定更少
有研究表明,女性与男性的空间定位方式有所差异,并不能说明女性的定位能力低于男性。
此外,男女认路能力的差异可能是进化使然:远古时期,男性狩猎,走得远、爬得高,空间感更强;女性采集食物,更擅长通过地标记住路线。
方向感变差痴呆风险高
美国神经病学学会发表一项研究结论称,空间认知障碍被认为是众多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征兆。
存在记忆功能损伤的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若出现空间认知障碍,在未来患阿尔茨海默病的可能性会更高。

嗅觉灵敏方向感也好
英国《自然·通讯》杂志上的研究发现,嗅觉灵敏、方向感强的人大脑右侧海马体更大,内侧眶额叶皮质更厚。
这两个区域同时参与了识别气味和辨别方向的活动,并对这些活动起到了交叉作用的效果。
个子高不容易路痴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研究发现,高个子的人能更准确地感知目标的具体方位并确定它们之间的空间距离。
人们通常将地面看做空间观测首选的参照物,高个子的人习惯性从更高的角度看向地面,他们看向地面的视角更好,视野也更开阔。
路痴的人怎么“自救”
人类的很多认知能力都遵循用进废退的规律,认路能力也一样。
不管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形成的路痴,只要锻炼自己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能力,养成关注周围环境信息的好习惯,就能提升认路能力。
No.1
出门前多看地图
地图是很好的出行工具,它标明了城市的大致布局,标注了重要的建筑物、商场、酒店、公园等信息。不要嫌麻烦或复杂,时常拿出地图来认一认,可加深印象。

先找到地图中东南西北几个点的重要坐标建筑,熟悉整体轮廓、道路情况。最好能记住政府、医院、学校、车站等方位,脑中的地图就能有个模糊印象。
No.2
学会分辨方向
很多人对东南西北没概念,找路就比较困难,其实可通过太阳或影子辨别方向。
中国在北半球,早上太阳在东方,影子在西方;下午则相反。定位方向时,可以看看影子或太阳的方向,多练习几次,以后就能脱口而出东西南北。
No.3
沿路多多观察
多留心沿街的路线和明显的标志物,将它们与脑中的地图联系起来,细化每个区域,丰富大脑地图的各个细节。
如果道路或区域的环境比较复杂,有空时不妨多走几遍,穿梭大街小巷,把周围的环境也了解一下,能提升定位能力。
No.4
不过分依赖导航
找路时,先靠自己的记忆找,不确定时再打开手机导航。或者在出发时先看一遍导航,记住主要的地标、方向、距离,然后关掉导航沿路自行摸索,更有助方向感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