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蜂鸟|马斯克与奥特曼一个向左一个向右:拯救人类还是拥抱资本

新浪新闻

奥特曼对话马斯克
文:林逋 编辑:李固
在SpaceX火箭爆炸的七天后,OpenAI的高层宫斗也以“happy ending”的形式拉上了帷幕。
或许马斯克和奥特曼并没有想到,他们会先后登上媒体的头条。
他们性格截然相反。在OpenAI宫斗的5天里,马斯克从未停止对OpenAI的内涵输出。
敏感、内敛的奥特曼则对其保持着沉默。
他们曾一起创立了OpenAI,也曾彼此隔空喊话。
奥特曼曾告诉记者:“马斯克既是英雄,也是个混球”。
曾经挚友
性格与14岁的年龄差距,并不妨碍马斯克和奥特曼过去的相知相惜。
他们有着很多“硅谷人”的共同点:都是少年天才。一个9岁学会编程,另一个8岁;都曾从斯坦福退学,一个念了两天,一个是两年。
除此之外,他们还有一些“西装之外”的爱好:跑车爱好者和生存主义者。
而相比于二人拥有的007座驾和麦克拉伦超跑,生存主义者是他们更为紧密的连结点。
奥特曼曾对自己的两位创始人坦言, 他储备了大量黄金、枪支、碘化钠、抗生素、电池、水和防毒面具。甚至在加州山区建好了避难所,时刻为不可预知的灾难做着准备。是典型的“世界末日爱好者”。
马斯克则更进一步,他的火箭直指火星。
马斯克的前CEO办公室主任特勒曾这样描述入职后的第二天董事会:“他们坐在一起认真地讨论着,在火星上建造城市的计划,人们在火星上要穿什么,每个人似乎都觉得这场对话的内容再寻常不过了。”
OpenAI和奥特曼如今的竞争对手,人工智能公司DeepMind的创始人哈萨比斯,也记得第一次拜访马斯克的场景。
二人坐在火箭工厂的食堂里,俯视着火箭装配线。
马斯克告诉哈萨比斯,他之所以要打造可以飞往火星的火箭,是因为在发生世界大战、小行星撞击或人类文明崩溃时,火箭可以保存人类的希望。
那一天兴致勃勃的马斯克,并没有想到眼前的拜访者,会给出另一个答案。
哈萨比斯向马斯克,补充了另一种潜在威胁——人工智能。机器可能进化为超级智能,超越人类,甚至可能做出决定把我们干掉。
哈萨比斯记得,马斯克听完后,停顿了下来,静静思考了近一分钟。
最后他决定向 DeepMind 投资500万美元。他觉得人工智能的风险确实存在。
几年后,故事的另一位主角,山姆•奥特曼也曾到访过SpaceX工厂。
2021年的一天,他和马斯克足足交谈了3个小时。奥特曼还记得,马斯克迫切飞向火星的计划。“SpaceX的工程师不敢和他对视,他们害怕他,他了解火箭上每个小部件的细节”。
这次会面后,马斯克决定注资1亿美元(另有调查表明为1500万美元)和奥特曼创办一个非营利性的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并将其命名为“OpenAI”。
两人目标一致,OpenAI不为盈利只为抑制其他公司对人工智能无限制研发。
马斯克认为,这会为他迟早要飞向火星的火箭,赢取更多的时间。让人类意识,这缕宝贵的烛光,不在宇宙中熄灭。
疯狂的担忧
事实上,在遇见奥特曼之前,马斯克对人工智能失控的担忧,几乎到了疯狂的地步。
2013年,在自己的生日派对上,马斯克和谷歌的创始人拉里·佩奇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
马斯克认为建立防火墙迫在眉睫,否则人工智能将让人类变成蝼蚁草芥,走向灭绝。
佩奇反驳说,如果有一天机器的智力,甚至机器的意识,都超过了人类,也不过是进化的下一阶段。
在这场辩论的尾声,佩奇认为马斯克是“物种主义者”,只偏袒自己这个物种的生存。
马斯克回应:“我就是热爱人类啊,兄弟。”
为了这份热爱,马斯克甚至曾邀约过奥巴马总统,对方同意在2015年 5 月与他进行一对一的会谈。
马斯克解释了人工智能存在的风险,建议对其进行监管,限制相关技术的开发。
但结果令他失望:“奥巴马明白了我在说什么,但我意识到他还没有警惕到会为此做点儿什么的程度。”
更令他失望的是,谷歌收购了 DeepMind。尽管佩奇最初同意创建一个包含马斯克在内的“安全委员会”,甚至唯一一次会议就在SpaceX 举行。马斯克还是很快发现:“谷歌的这些人根本不想关心人工智能的安全问题,也无意做出任何限制人工智能权力范围的事。”
拯救人类&拥抱资本
马斯克和奥特曼联手打造OpenAI的初心,正是为了对抗谷歌在这一领域日渐强大的主导地位。提升人工智能的安全系数。
但不同的是,马斯克想拯救人类:“我们希望有一种类似于 Linux 版本的人工智能,不受任何个人或公司的控制。我们的目标是提升人工智能安全发展的概率,人类将从中受益。”
奥特曼则看到了其巨大的市场潜力。
事实上,相比于拯救人类,奥特曼更熟悉在投资领域的翻云覆雨。
2012年27岁的奥特曼便通过卖掉早年创立的社交媒体公司Loop,筹集了2100 万美元,创立了一家名为Hydrazine Capital的风险基金。
随后,他将其中 75% 的资金投入创投公司 Y Combinator,并领投了知名社交网站 Reddit 的 B 轮融资。这也让他在28岁时,被任命为Y Combinator的总裁。
在同行眼中,奥特曼眼光毒辣,格外关注科学及工程相关的初创公司。
就在上任总裁后不久,奥特曼写了一篇博客文章,呼吁能源、生物技术、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等领域的公司申请投资。他还制定了一项天使投资人计划,每年至少资助1000家新企业。
2015 年,奥特曼入选了福布斯30位30岁以下风险投资榜单。
而另一边,马斯克不断给自己拯救人类的信仰打气。
虽然彼时,OpenAI落后于Google,但一个人工智能系统能否成功,取决于它能不能从真实世界获得大量数据供机器学习。
马斯克坐拥着推特的大数据信息流,包括多年来所有人发布的超过1万亿条推文,以及每天新增的 5 亿条。
它是人类集体意识的体现,包含了现实生活中人类的各种对话、新闻、兴趣、趋势、争论和术语。
另一个数据宝库来自于特斯拉,特斯拉每天从自家车辆上的摄像头接收并处理的1600 亿帧视频画面。
这些人类在真实世界中导航的视频,有助于为实体机器人打造人工智能系统,而不再是只能生成文本的聊天机器人。
马斯克认为自己掐住了人工智能的喉咙。
但另一方面,奥特曼似乎并未专情于OpenAI。
同在2021年,他以创自己纪录的3.75 亿美元,领投了核聚变初创公司 Helion。
“我认为从根本上说,在当今世界上,你随处可见的两种限制性商品是智能及能源。”奥特曼曾这样说道。
除了拯救人类,他至少还看到了能源和更多的收益。
后续的故事司空见惯,因为种种对OpenAI走向的分歧。马斯克最终与奥特曼决裂,离开了 OpenAI 董事会。很快 OpenAI 的营利部门,从微软获得了130 亿美元投资。
900亿的估值
马斯克出局了。
微软对OpenAI的投资,使人工智能领域出现了“OpenAI-微软”组合与“DeepMind-谷歌”,而且似乎没人在乎“人类未来的命运”。
2023年2月,马斯克在推特本部“邀请”或“召唤”了奥特曼。并当面质疑,凭什么他能合法地把一个由捐款资助的非营利组织转变成一个可以赚取数百万美元的营利组织。
奥特曼试图向马斯克证明一切的合法性,坚称自己既不是股东也不是套现者。他还向马斯克提供了新公司的股份,但被马斯克拒绝。
此后马斯克对 OpenAI 和奥特曼发起了猛攻:“OpenAI 是作为一家开源的(这也是我将其命名为OpenAI 的原因)、非营利性的公司创建的,其目的就是与谷歌抗衡,现在它却成了一家封闭源代码、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公司,实际上处于微软的控制之下。我到现在都不明白,我捐赠了1 亿美元创办的非营利性组织是怎么变成市值 300 亿美元的营利性公司的。”
事实上,马斯克对OpenAI估值还是低了。如今OpenAI最新估值已经直逼900亿美元。
11月初,在OpenAI的开发者大会上,奥特曼展示了OpenAI的更新,功能强大、价格便宜,几乎挤压了市面上所有应用层初创公司的生存空间,似乎能吞下整个大模型市场。
一位接触OpenAI融资的硅谷FA透露,不少潜在投资人在看完了OpenAI开发者大会之后,开始提交估值860亿美元的意向,四处寻找OpenAI份额。其中包括特朗普女婿兄弟的基金Thrive Capital。
虽然不到1年时间,OpenAI的估值翻了3倍。但马斯克的攻击,还是让奥特曼非常痛苦。
奥特曼曾反复向媒体阐述自己没有从 OpenAI 赚任何钱,并且认为马斯克对人工智能安全问题的钻研过于片面。
但他对马斯克有一点认可:马斯克对人工智能的担忧是发自内心,而不是“扯大旗谋私利。”
奥特曼曾告诉记者:“他是个混蛋,我俩行事风格真的很不一样,我不想要他那种风格。但我认为他真的很关心这件事,他对人类的未来处境感到焦虑不安。”
一个向左,一个向右
两人会面的9个月后。寄望于飞向火星,拯救人类的SpaceX在空中爆炸,多方报道表示,这次试验收获颇多。
7天后,一度被驱逐的奥特曼,则重新返回了OpenAI。公开资料显示,重组的董事会名单里,没有了原外部董事海伦·托纳的名字。而她此前的职位为:在OpenAI的创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中思考安全问题。
根据各方面新闻的线索透露,董事会之前将奥特曼驱逐的原因之一,是认为其在商业化方面太激进了,没有考虑到AI安全问题。
在社交媒体上,人们一边对马斯克的火箭继续保持着希望和鼓励,一边同情着短暂被踢出局的奥特曼。
只有少数人在反问:究竟OpenAI的董事会,在GPT-5(OpenAI下一代人工智能模型,以相当于人脑的超级AI为终极目标)上看到了什么,才如此坚决要加强对AI的监督、放缓AI的商业应用?
马斯克与奥特曼,两个先后被刷屏的生存主义者。一个因为恐惧想要逃离地球,一个坚信人工智能的安全与可控。
或许他们都在设法延续人类的文明,但在这个冬天,却同时向彼此相反的方向前进了一步。
本文部分内容 选自公开资料及《埃隆·马斯克传》,作者:Walter Isaacson中信出版集团2023年9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