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文章

在这方面,深圳人出了名的慢

互联网潜水员

关注

来源:深圳微时光

这是深圳最普通的一个路口,没有红绿灯,没有交警,只有深圳人早已司空见惯,但外地人第一次体验却都很惊讶的,行车让人。

每次提到深圳,大家都统一的认为深圳很快,走路快,吃饭快,变化快。但在斑马线前,深圳人的“慢”,却成为了这座城市文明的标签,以及我们爱上深圳最暖心的细节。

不管在社交媒体,还是在日常生活,我们经常会有一些“初次体验”的网友问:深圳的司机真的都这样吗?

这一次我们换个视角,从高处看见深圳的温暖。

01

“你先走”

超九成深圳司机的默契

这是深圳科技园日常的下班高峰期,也是这座城市角落里最常见的一幕。

根据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披露的数据,深圳路口的礼让率已经实现九成以上。

除了脚踩刹车,深圳不少司机们如今也开始“手脚并用”——

站在路口等待的行人:你先?

停下来的司机:你先过,你先过。

别的地方相互劝酒,深圳却是相互劝走。秒懂的手势,加快的脚步。司机与行人在斑马线前互相礼让,早已成为一种多年的默契。

深圳的谦让,不分车辆。不管是公交车、出租车、私家车还是网约车,他们大部分都乐意急别人之所急,让行人先过。

他们的自律,不分地点。不仅在市中心的繁华路口,也不仅在交警指挥的地方,在没有红绿灯以及监控摄像头约束的地方,他们也自觉礼让行人,给足了深圳路人安全感。

刚来深圳不久的小雷,前几天兴致勃勃的在朋友圈分享到:

“第一次被深圳的车让行人惊艳到了,我还没到斑马线呢,所有车停下来等我过去。有点不好意思,像走红毯一样,怪尴尬的。”

赫华,至今仍然记得第一次在蛇口骑车过马路的惊讶。

因为路上的小十字路口路口都没有红绿灯,但汽车都开得很快,就在他发愁怎么过马路的时候,两边的车辆已经主动停了下来,旁边的行人开始不慌不忙地过马路。他骑了几次才确定,在深圳没有红绿灯的十字路口以及一些小的分岔路,司机看到了行人也是会主动停车的。

有的时候,因为早晚高峰人流太大,仍然可以看到在没有红绿灯的右转道,大部分汽车愿意花上一两分钟的时间等待行人通过,宁等一分不抢一秒,直到所有人都通过斑马线了才重新起步。

不过,行人们想要回报司机们停下来的礼貌,最实际的回应便是:走快点。

只有当双方都进退有度,保持着合适的距离,才是城市文明的舒适感。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来过深圳的人都认为,深圳的斑马线礼让行人号称全国标杆。

02

在这方面

深圳人出了名的慢

放眼全国,深圳“车让行人”的行为早已名声在外。

但有人会质疑,这是因为深圳有全国“最严交规”——因为根据规定,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时,遇行人横过道路,应当避让。如出现未礼让行人的行为,罚款500元并记3分。

所以网上有人调侃:都说礼让三分,在深圳,是礼让保三分。

玩笑归玩笑,这么多年来深圳一直坚持“宣传+整治”“教育+引导”,如今深圳司机们的这种礼让早已逐渐刻进了潜意识。即便走出深圳,仍然保持着逢人就让的习惯。

“老家没什么红绿灯,老家的人也习惯了让气哄哄的汽车先过马路,我第一次在老家开车让行人的时候,还有人敲我的车窗问,是不是有需要帮忙的?”司机肖猛哭笑不得地说。

逢年过节,深漂们把礼让习惯带回了老家,让粤B也在外地留下礼貌的印象。

也有人说,深圳作为全国人口最年轻的城市,我们的车主大多受过高等教育,素质比较高。他们有一种无形的默契,坐在车上并不比在路上走路高贵,没有谁会看不起谁。

和随处可见的“路怒症”不一样,深圳车主在经久的磨砺中,总有一种超出常人的耐心。他们主张争一时不如等一时,给人方便也是给己方便。有的时候路人走不动了,他们甚至还想亲自下车把人背过去。

这就是深圳的车主,在规则以外,也秉承着善意的心,给整个城市营造了一种让人心动的文明驾驶氛围。

03

深圳的温暖

是双向奔赴

在深圳,车让人、人快走。

车主不爱较劲,行人换位思考,他们一直都是双向奔赴的,城市的文明和人文关怀在这样的点点滴滴中尽数展现。

还记得之前有个热搜,深圳车主杨先生途径路口停车礼让时,一位身着校服的小女孩停下来,朝着车主的方向鞠了个躬,随后又有一位小女孩也跑了过来鞠躬后迅速过马路。他很开心地将这个可爱又有礼貌的举动分享在网络上,坦言这样的回馈,等多久都值得。

无独有偶,深圳的公交车司机万师傅在斑马线前停下时,没想到有一位雀跃的小学生像天使一样路过,并向他蹦蹦跳跳地鞠了一躬。收到小朋友“回礼”的万师傅直言,仿佛看到了天使的翅膀,感觉自己的工作得到了肯定和认可,非常开心和感动。

还有千千万万羞于表达的路人们,并没有将车主们的好意当成理所当然,而用稍微加快的脚步,来表达谢意。

一座城市的温度,总是由各个有人情味的瞬间构成的。深圳的礼貌,不仅表现在礼让上,还体现在马路上发生的件件小事上,让人感动于总有人对这个世界句句有回应。

就在这几天,一群来自深圳育才二中的学生在路口扶起了一名摔倒的外卖小哥,帮助他收拾掉落的物品,并将他搀扶到路边安全的地带。期间,学生还做着手势,引导前来的汽车,帮忙疏导交通,举手之劳有大爱。

深圳滴滴司机艾祥华给乘客免单近3000次,只因自己2003年初来深圳时,人生地不熟,却被大巴中途抛下,后来终于挤上公交,有乘客主动给他让了座,让他感觉到了温暖。

“当时我特别感动,心想深圳人对陌生人真好,虽然现在看来可能只是一次普通的让座,但对我影响非常大”,所以他开始回馈社会,真真切切的“淋过雨的人也想为他人撑把伞!”

在乐于助人这方面,深圳车主永远是齐心协力的。

据深圳市急救中心网络车辆管理室统计,在2022年上半年,深圳“无忧避让”救护车系统共记录了2823辆车主动避让救护车,避让率达91%。齐心协力,车主们每一次主动避让,都是在助力别人与生命的赛跑。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是国内率先启动“无忧避让”救护车系统的城市,让深圳车主免除因避让救护车违规行驶(冲红灯、压实线、压斑马线等)而被罚的担忧,这何尝不是深圳与车主们的一场双向奔赴。

最后,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深圳的路口永远不缺红色的身影。每天都有志愿者们无偿站在路口,协助疏散交通。他们是车主、是路人,更是志愿者,是点亮深圳这座志愿之城的光。

根据最新的数据,截至2022年底,深圳志愿服务团队已超过1.5万个,注册志愿者达351万人,这意味着每5个深圳人中就有一位“红马甲”,叫人怎么不感到自豪!

总有人说深圳人情冷漠,谁都不管谁。我不这么认为。

这里有规则,规则面前相对平等,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友善和归属感。这里的人虽然疏离又冷淡,但有需要的时候也会伸出援手。

点点滴滴暖人心,从马路再到人,本质上是深圳人的一致对外。对抗不礼让、对抗交通事故、对抗不文明。当这种对抗发生时,深圳人之间并不是你vs我,而是我们vs不文明。

深圳已经连续六届荣膺“文明城市”,如今深圳正在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这是文明城市的“升级版”,更是对深圳人的一次“检验”。

当我们每个人都齐心善举,这座城市才变得更加的文明和美好!

加载中...